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国睿 《魅力中国》2013,(23):39-40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贵州的六盘水市是一座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工业城市,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一度占到全市GDP的60%以上。但随着六盘水的深入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也由此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前进的步伐。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六盘水必须在资源开采的同时。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和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论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而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及协调性原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承认和继承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倡导善待自然、关注未来、规范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这是确保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享受着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遗憾的看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导致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原因是当代人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已经不能在原有的关系理论中找到合理的答案.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学习与探讨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沁茗 《理论观察》2013,(12):39-40
魏晋时期,自然山水终于从实用、比德的附属地位中摆脱出来,一跃而成为独立的审美观赏对象.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界的美,并把自己的一往深情投入其中,与自然品题会通、相亲相融,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审美意趣,这对于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弱化的体现.低碳经济的生态自然观是西方学者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强调把人从征服者的角色转变成整个生态系统中普通一员的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生态与能源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即时发展和扩展前景,生态经济的出现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经济项目等,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走生态经济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梦 《魅力中国》2013,(22):352-352,355
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一项重要问题。马克思耙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同时它也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相对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对当代生态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其中包含有丰富的自然观思想。由于当时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的自然观哲学思想并不完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思想统称为科学生态文明观。从毛泽东自然观到科学生态文明观大致经历了理念和实践三大方面的转变,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促成这三大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名扬 《黑河学刊》2010,(8):23-24,26
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经过先秦、汉代学者们的阐述到程颢演变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自然观。程颢的仁学自然观不仅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自身以外的人,尤为可贵的是,他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外物,对当代生态伦理向美德向度延伸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逐渐结合,形成生态社会主义。它属于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论构想。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可以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即贯穿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念,把"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的理念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生态与能源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即时发展和扩展前景,生态经济的出现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经济项目等,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走生态经济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文明的问世都有支撑其生成的丰富精神内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的精神基础和精神支撑。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历史论和辩证法视角四个哲学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类应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地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新形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当代生态意识刘安诚目前,可持续发展观最关注的莫过于各种经济利益与生态的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无法逾越的,更由于人们曾在“人类中心”、“主宰自然”意识的驱动下,无情地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并因此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在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其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途径的阐述,对于促进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生态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重点详细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观,并通过对自然观的剖析,论述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相关方法和对策,从而加快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