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uerbach(1991)年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状况,结果显示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体系无法实现代际平衡。本文还模拟了可以实现代际平衡的途径,如果单位缴费率降为18%或者个人缴费率降为6.25%,或者养老基金保值率能够上升至6%,都可以实现代际平衡,因此尽快作实个人账户,提高养老基金保值率是改善这套养老保险体系的公平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根据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假设的基础上,计算我国城镇企业参保员工缴费的现值和领取养老金的现值,并把两者进行对比,探讨现行制度是否符合代际正义。当年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率均为5%,参保人员平均领取养老金的现值和平均缴费的现值之比为84.9%,这是不符合代际正义的。  相似文献   

3.
代际核算是近年来针对代际平衡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为研究代际平衡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计量工具,并能应用于评价养老保险政策的当前合理性和未来可持续性.本文论述该方法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在世界各国的运用情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民年金"作为日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年来逐渐表现出制度的代际不公与应参保者的年金不信等问题,整个国民年金体系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国民年金陷入困境,与日本经济社会环境变迁、政府决策改革的失误以及劳动者对养老保障制度需求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以政府为主导的统包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不能完全应对新时期的养老需求和风险,针对个体需求与弹性化的制度设计才是未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目标.经过30年的制度转型,中国在市场经济制度转型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然而,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问题,将威胁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缺失在于该制度设计的多重分割即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因此,解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问题,首先应树立"人人有权享有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其次正确处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最后应打破该制度设计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建立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养老保险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6.
面对发展困境,人们不得不反思以往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痛定思痛后,在认识到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选择。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代际公平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代际收入流动是研究收入不平等代际转移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深层次理念是实现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早期学者以微观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了研究不平等代际转移的基本理论模型。迄今为止,这一研究范式仍是代际收入流动研究领域中的主流视角。此后,很多学者展开了大量的实证和政策研究,主要包括代际收入弹性研究、代际收入流动趋势及国际比较以及代际收入流动政策含义的研究。集中梳理和总结有关代际收入流动理论模型、经验研究等相关文献,对代际收入流动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中研究了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降低缴费率能够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缴费率与养老金待遇水平之间呈现倒 U 型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在降低在职人员缴费率的同时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可能性。本文还利用中国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参数取值和数值模拟,发现中国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阈值在15. 6%左右。中国政府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来缓解代际冲突,减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阻力,真正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赖晓东 《特区经济》2006,(9):108-109
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主要利益主体,归纳了传承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实现家族企业的成功传承,关键是在在任者和继任者的利益之间寻求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0.
杨杨  陈思 《特区经济》2010,(2):91-93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税收的公平原则内涵应发生改变,即税收的公平原则必须引入代际公平理论,注意和追求世代间的税收公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选择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及开征遗产税这两条路径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真脱贫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脱贫难度大、脱贫效率低,要准确把握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要素,贫困对象教育差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不仅要在推进教育脱贫上做到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更要开展高中特色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通过技术培训、知识推广等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到贫困地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2.
王青  胡颖森 《特区经济》2011,(10):292-294
本文通过对父子收入代际弹性和家庭收入代际弹性的研究,发现子女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收入或家庭收入的影响,证明了中国居民收入代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通过内外因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收入代际传递现象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个人教育水平提高和教育环境的公平可以使低收入群体有机会流向更高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养老保险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借助代际之间融资契约的显性化和个人不同流动性资产转换的制度安排,既能提高代际之间的“互助”效率和“责权利”的对称性,从而有利于实现“叠代养老效用最大化”,又能使个人养老资源效用最大化。“个人人力资本积累账户”是代际养老互助得以展开的载体,“住房余额资产证券化”、“住房基金账户”及其与“养老账户”的对接整合,则是“代内资产转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当代人利益为核心的能源投资、研发和能源结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后代人的利益,从而危及到能源的代际公平。本文从决策不可逆性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当代能源决策对能源代际公平造成的不良后果,然后在"帕累托改进"思路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代际补偿机制,消除当代人对后代人利益的侵蚀,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总体上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降低了相对贫困率,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但社会保障对劳动年龄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非常不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主要不是通过收入阶层间的再分配,而是通过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的。高收入人群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转移出去的收入很少,中国社会保障费用负担的累进性很低。另外,与1995年相比,2002年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下降,相对贫困率有所上升。我们还发现从劳动年龄人群代际内的收入转移看,以终生收入为基础估计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收入再分配效应大干以年度收入为基础估计的当期再分配效应,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是否实行改革后的养老保险方案对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代际传承将在5-10年内达到高峰 根据调查,大批浙江企业将在今后5-10年内出现企业经营权传承的高峰时期。民营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将影响浙江经济是否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现状,从财政支付能力、个人缴费能力、集体补助能力3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旨在增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超 《科学决策》2012,(1):27-41
收入代际流动程度较弱是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根源之一,为了系统梳理国内收入代际流动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了解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应用可视化技术分析近年来国内对收入代际流动的研究状况。通过检索CSSCI(1998—2011)获得有关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的49篇文献与670篇引文,运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文献数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与机构分布、基金项目与研究热点等多个维度进行计量分析: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与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我国收入代际流动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从而展示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的关键节点、以及节点所代表的专家及其著作对该领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我国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进而为我国收入代际流动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与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阐述社会分层的客观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内部特性,论证社会分层在一定条件下代际传递的客观性。在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指证和批判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对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偏激认识,并从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阐述社会分层的客观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内部特性,论证社会分层在一定条件下代际传递的客观性。在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指证和批判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对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偏激认识,并从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