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蒋群 《老区建设》2014,(15):52-53
正为了给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新的动力,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支持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去年以来,大余县深入开展私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功德"工程,整合社会扶贫资源与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当地企业家扶持该县扶贫重点村发展农业产业,企业家定点帮扶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结对贫困户扶贫开发;通过民主推荐确定有脱贫意愿,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走  相似文献   

3.
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整体脱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依托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贫困地区短期脱贫、长效致富的根本出路。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阳新县特色产业扶贫为案例,就扶贫开发“两个70%”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通过  相似文献   

4.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地处赣、闽、粤三省边际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寻乌县认真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部署,针对地处山区、山多地少的实际,提出了“兴果富民”的发展思路,把柑橘产业(脐橙蜜桔)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把柑橘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从解决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节点难点入手,扫除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障碍,将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主导产业之上,带动贫困群众从柑橘产业中受益,推动贫困群众通过柑橘产业实现增收,取得了产业与扶贫互促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绝对贫困相对缓解,而相对贫困、发展贫困、贫困刚性、贫困波动性等特征凸显的新形势。为应对新挑战,必须围绕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对扶贫目标、贫困标准、扶贫方针进行战略性调整,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强化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产业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夏河县委、县政府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重要使命,以强化贫困人口自我“造血”功能为目标,以扶贫促产业,以产业推扶贫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甘南州“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开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连续获得丰收,生态畜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贫困农牧户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抚州市的扶贫开发,按照“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树立扶贫开发新理论”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实施重点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为中心);围绕两个目标(贫困群众增收和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强化三项管理(扶贫统计监测、资金项目管理、扶贫队伍管理);抓好五项工作(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招商引资)的思路,坚持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局。为在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问题,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助龙头企业就是扶助农民的原则,抚州市扶贫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全市92个重点村推广实施“一…  相似文献   

9.
到二〇二〇年确保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举全党之力领导全体人民进行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的主体是政府、企业、社会、贫困户,各主体之间由于物质根源问题、隐性贫困问题、扶贫常态化问题的未解决,终将影响全局的扶贫,产生贫困数字下去但是贫困依然潜在的矛盾。基于此,必须探讨矛盾可能产生的根源,使矛盾朝着有利于扶贫开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我县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整个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积极在产业扶贫理念上创新,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扶贫资源,注重引进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了大批农户依托产业脱贫,带动了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发展,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互促共进,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到2004年底,共投入扶贫资金307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03万元,扶贫贷款2368万元,到去年底,于都县已在16个重点乡镇51个重点村,建起29个奶牛基…  相似文献   

11.
水木  邵猷芬 《老区建设》2014,(21):12-17
正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指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因此乡村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衔接点。本文将乡村产业划分为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构建了财政支农借助乡村产业带动乡村减贫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中介模型,实证检验乡村产业发展在财政支农减贫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贫困程度、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均呈现正空间相关性。(2)就全国而言,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显著,但系数绝对值较小,财政支农减贫效率仍有待改进;农业产业在财政支农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非农产业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目前财政支农在产业扶贫方面仍主要依赖农业产业的发展。(3)财政支农减贫效应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4)分区域来看,财政支农减贫与乡村产业的中介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扶贫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贫困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当地各种情况提出的特色产业扶贫,是保障农户能够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吕梁市L县为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台前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河南省"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滩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2015年底,台前县有贫困户13548户、贫困人口41041人,贫困发生率14.45%。全党精准扶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探索"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是地处中国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据统计,目前还有56万贫困人口,"十三五"时期的脱贫工作仍任重道远,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方法.为了使内蒙古扶贫措施针对性更强,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本文从治本、治标两个维度,教育、文化、生态、产业、资金五个层面,提出了内蒙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策.  相似文献   

16.
定点扶贫是党政机关、有关单位响应中央号召,负责联系1-2个或多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是国家扶贫开发,挑战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和关心。针对当前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从事定点扶贫开发的同志必须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扶贫目标上,应把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相结合;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饱穿暖,又解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问题;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由…  相似文献   

17.
孙肖远 《乡镇经济》2009,25(4):87-89
贫困农户增收历来就是扶贫开发的难点,构建贫困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需要在深刻总结扶贫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构建贫困农户增收长效机制,可以通过“传”、“帮”、“带”等途径来实现: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对贫困户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帮挟,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扶贫方式的创新,在产业化发展上带动贫困户增收。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克贫困难题,实现稳定脱贫,就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使产业兴旺起来。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产业扶贫,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紧扣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结合当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9.
<正>秦巴山区是四川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片区之一,也是贫困分布较广、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区域地理条件复杂、发展基础薄弱,使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困难。为破解这些难题,实现对秦巴山区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巴中市巴州区根据区域贫困特征,积极探索帮扶机制和帮扶手段的创新,形成了精准扶贫的"巴州经验",为精准扶贫战略在秦巴山区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西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搬迁移民扶贫、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雨露计划”等扶贫工程,加快了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