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宁波经济》2008,(1):38-38
2008年我国将更关注民生问题,国家将大幅增加民生支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现的诸多民生问题,除了发展不够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我国现阶段的体制和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这就是说,有些制度安排还不公平不合理,存在许多弊端.现存制度的短缺、弊端和不完善,不仅制约了民生问题的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民生问题的不断滋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抓好体制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健全面向民生服务民生的科学体制,彻底消除在民生问题上的体制弊端.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主要放在建立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突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党的十七大描绘的新蓝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新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史有峰 《发展》2014,(8):51-51
正嘉峪关市紧紧围绕"立足民政、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在工作方法上求创新、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在服务质量上求提升,建立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生保障体系,形成了"民生保障常态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正规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分类管理科学化、资金发放社会化、重点保障人性化"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修订完善居民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建立起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一、居民低保工作率先实现城乡一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开放》2001,(1):15-15
<正> 政府强调:推进医改刻不容缓2000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政府强调必须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费的基础上,使广大职工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同时,必须进行医疗机构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降低成本,给患者提供及时、方便、放心、优质的医疗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根本目标,试图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基本医疗服务"缺乏可操作的、清晰的政策界定,导致基本医疗服务边界模糊。随着医疗服务的内容不断扩大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直接后果是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给公共财政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结合这种情况对建设和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四平市委市政府本着民生问题百姓做主的理念,狠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广泛听取老百姓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广泛参与,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阳光下进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齐头并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培养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为老百姓架起健康的保护网.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根本目标,试图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基本医疗服务"缺乏可操作的、清晰的政策界定,导致基本医疗服务边界模糊.随着医疗服务的内容不断扩大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直接后果是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给公共财政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结合这种情况对建设和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中,地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广大干部职工就如何贯彻执行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展开了振奋人心的大讨论.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对区卫生事业在今后20年提出了具体的富有实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本医疗报销缓慢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报销程序的繁琐和复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技术支撑上的困境、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参与者之间复杂的矛盾。要解决此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的信息化体系、改革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整合医疗保险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证明,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严重制约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因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抑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团拜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从制度上保障绝大多数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为了实现这一制度目标,就必须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随能力和针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建立内在的制约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的管理,保证基金收支平衡,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4.
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规范市场有序发展,扩大内需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空间安排就业,发展非国有制企业经济,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设适应发展的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市场服务实现企业生产社会集团化、产品集团化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规范市场服务机制,避免经营骗诈,改变关系交易,扭转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局面;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市场经济计划性;完善物资服务体…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05年,各地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包括医疗救助在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民保健的目标。让医疗保障覆盖全体国民,让人人都享有基本的健康保险。可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夯实民生基础;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民生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关注民生源泉;改善医疗卫生,心系民生疾苦;健全社保体系,完善民生依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的医疗制度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文章从新医改条件下的医疗保险政策角度出发,分析了医疗保险稽核统计的措施,同时对如何确保医保统计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分析和稽核统计监管力度进行了深入阐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研究,希望能让大家更加透彻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19.
汪洁 《天津经济》2010,(7):50-52
天津市政府决定,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其医疗保障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失业保险的新突破,这一新制度的制定能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百姓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本文阐述了失业保险新突破的特点,新制度的经验与启示,同时提出继续扩面,使更多的从业人员得到失业保障;完善调整政策,做好衔接与服务等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于是,在全国两会期间,教育、医疗、环保、扶贫、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牵动百姓神经的民生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拉动内需要先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