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上海,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及结构偏离的角度对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合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仍有些许滞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平衡。据此本文提出若干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值变动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动不同步的问题。黑龙江省应促使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均衡发展,形成合理规模和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快,2014年全国领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也大。通过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从业人员流动状况,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得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明显不协调、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等结论。并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0):43-45
朱Rong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这里指的是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即劳动力按一定比例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或说是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中的数额和比例),也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结构偏离度为工具,研究天津1984-2011年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天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且总体不协调性呈上升趋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加剧,从1984年的0.69上升到2011年的0.85,劳动力有持续向外转移的潜力;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呈先抑后扬的"U"型走势,虽近年来产业偏离程度有所加大,但还基本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结构协调性总体较好,但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以来,由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产出份额增长慢于就业份额的增长,即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就业结构变动。本文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姝  管超  张荣 《改革与开放》2011,(10):117+128
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何解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匹配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各省市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陕西省近20年的发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陕西省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问题,以期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是两者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丰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146-149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描述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1997~2017年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次运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测度一、二、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水平,天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呈现双"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高度协调性;三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均衡;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国产业结构及其演变决定着就业结构及其变动。本文对新疆近51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协调性,以及这一不协调性对新疆今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新疆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成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成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相关,就业人口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成都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为了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保持协调统一发展。文章在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测度了三亚2005~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三亚市二、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动趋势与常规经验研究相似,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数值却离零值较远。在遵循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框架下,对三亚市如何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好地进行协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鹏  潘秋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0-14
以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楠 《特区经济》2013,(1):40-42
从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人口的发展现状出发,定量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的和谐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是我省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近三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揭示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数字经济的角度下审视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旨在研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最后,为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