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和致贫的诸多条件及不利因素在贫困家庭内部—代代传递下去的一种状态,突出表现为子女在童年或成年后仍然重蹈父辈的贫困覆辙.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的贫困尤其是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仍比较突出,这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何汇江 《魅力中国》2010,(33):165-166
本文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持续贫困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而持续贫困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文章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解释了城市持续贫困的原因,并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以及重点解决固定化的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阿坝州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十分突出,是全州贫困人口致贫的重要因素。据2011年底统计数据表明,阿坝州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二代贫困户占全州贫困户的45.7%,比2000年底增加26.3%,年均递增2.5%以上。因此,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发生一直是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且贫困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传递趋势,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这一传递现象尤为明显.在家庭内部,要素短缺、贫困文化、健康状况不佳等致贫因素随着传递链由父代传递给予代,造成了子代的能力贫困和经济贫困.而社会排斥和社会制度(主要是“城乡二元分割”)使得农村贫困子代成年后脱贫的机会和手段贫困.研究农村贫困代际理论和代际传递链的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阻断代际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真脱贫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脱贫难度大、脱贫效率低,要准确把握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要素,贫困对象教育差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不仅要在推进教育脱贫上做到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更要开展高中特色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通过技术培训、知识推广等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到贫困地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6.
洪秋妹 《理论观察》2014,(11):59-61
本研究运用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家庭健康的负向冲击——疾病对贫困的传导路径,以及健康在贫困代际传递间的作用。进一步,本文在家庭养老的视角下,分析了父代家庭的健康负向冲击——疾病通过自上而下的代际传递路径影响子代家庭贫困的作用机制,并继而通过子代自下而上的代际支持影响父代老年时的健康及贫困状况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7.
关于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 《乡镇经济》2006,(4):28-30
面对我国农村贫困出现的脱贫难度增大、速度减缓、返贫率高、贫富差距扩大、贫困的代际传递增强以及经济风险增大等新问题,农村反贫困需要深入探索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及时调整社会制度、政策措施、扶贫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儿童阶段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依附期和脆弱期,也是极易因外在因素陷入贫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原生家庭的贫困往往通过代际传递,对儿童生存、健康、教育、参与等产生连锁性影响,造成儿童的多维贫困问题和贫困的恶性循环。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政府扶助、家庭支持以及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的基本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开发指导等,遏制并逐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强雪梅 《发展》2018,(10):79-79
脱贫攻坚是"百年目标、全党使命",也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行业各领域都应同心努力、同向发力、同步助力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阻断贫困思想的代际传递,在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解决"智"与"志"的内力、内因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其重点在于解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贫困和返贫等问题。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理论上首先要破解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扶贫开发三者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对萍乡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丽 《特区经济》2009,240(1):162-164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突出。中国政府为扶贫开发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新世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解决贫困人口生存发展问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要突出重点,处理好两大关系,形成保障消除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定点扶贫是党政机关、有关单位响应中央号召,负责联系1-2个或多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是国家扶贫开发,挑战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和关心。针对当前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从事定点扶贫开发的同志必须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扶贫目标上,应把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相结合;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饱穿暖,又解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问题;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由…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五、六年时间,时不我待;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一个决不”,彰显帮助贫困群众同步小康、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坚定决心; 这是扶贫攻坚的行动指令——“三个更加”,突显明确目标举措要求,抓紧抓准抓实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脱贫攻坚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针对部分贫困落后地区,还要实现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解决地区贫困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促进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则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切实有效不断地增加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最关键的是要不断提高低收入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此,我市把扶持对象的能力建设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根本任务,集中主要精力抓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转变思想观念,激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动力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消极保守,是贫困农民致贫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市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原则,把贫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摆在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始于三西地区,“三西”之两西在甘肃。甘肃的贫困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深切关注。解决甘肃的贫困问题,关系到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扶贫攻坚的全局。从1983年的三西建设开始,到今天,甘肃的扶贫开发已走过了15年的历程。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甘肃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近日,就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记者在兰州采访了分管扶贫工作的甘肃省副省长贝小苏。记者:多年来,甘肃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15年的三西建设,曾经是“贫困甲天下”的中部干旱地区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