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依纯 《魅力中国》2014,(13):45-4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江西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度处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的中等协调。为进一步提高两化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注意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研究清水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分异及耦合发展模式,可为岩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清水江流域2012-2016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分异状态及耦合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4个阶段,耦合演进呈现“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模式,当前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中级协调生态滞后状态;3个小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异显著,其中福泉市综合水平较优、凯里市居中、都匀市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质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西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分析——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芳 《特区经济》2010,(6):186-187
本文选取1997~2008年贵州省环境及经济数据,建立了工业废水COD、废气SO2、废固与人均GDP的计量模型,并应用因子分析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将评价结果与人均GDP拟合。研究发现在这十余年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的环境变化不同于"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体上看,人均GDP的增长,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是2008年后综合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贵州省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施有效的环境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在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对比分析显示,2005—2010年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2011—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旅游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福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继辉  刘松 《特区经济》2010,(12):173-174
本文以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现状,根据1978~2009年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VAR模型来考察金融相关率变动与第一产业值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实证分析表明,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相对滞后,贵州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要大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很大关联性,利用贵州省1998年到2012年,15年的数据采用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金融发展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单项的。因此,应该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贵州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三清 《特区经济》2007,226(11):34-35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基本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性特征;根据协调发展的理论,发展林业必须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在分析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是正确解决林业生态经济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了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四个阶段。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机制建设与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主体培育成果显著,人本主义理念和人力资本经营理念及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改革理论滞后、国企改革滞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宏观调控体制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我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主要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坚持多元化改革的思路,坚持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坚持体制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改革主线,坚持把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11.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重要支撑。为了解黔中城市群近年生态状况,本文选取2015年及2020年两期数据,对其生态格局与生态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黔中城市群作为贵州省最具发展条件的重点城市化区域,城镇生态系统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185.97 km2;在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贵州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空间面积呈较为稳定的轻微增长趋势,增长56.22 km2。黔中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良好(多年生态质量指数为68.58),生态系统类型斑块个数减少,边界密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上升,聚集度指数上升,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区域发展研究中生态要素的测评也已不可或缺。文章在诠释生态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从甘肃省2003-2012年的时序数据和我国西部各省份2012年的截面数据两个维度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社会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主要依靠经济要素拉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模式陈旧;在生态要素的影响下青海地区表现出了特殊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3.
鉴于生态公益林发展保护问题的日益凸显.只有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严格依法执法、司法。才能切实解决生态公益林的发展保护问题.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我国现行生态公益林发展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疆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从整体和行业层面测度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视角,测算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程度。实证结果表明:2006—2015年新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2016—2020年则呈现相反状态;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2020年的良好协调发展阶段;从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将生产性服务业五个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分为两种类型,即稳定增长型、跳跃增长型;新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呈现差异化特点,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趋势同步型、趋势衍化型、单产业主导型。通过本研究为提升新疆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保障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源型城市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流动,构建可递进的资本形成能力,优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参与区域分工和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并通过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和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崔风暴 《特区经济》2007,(7):179-180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作为能源型城市的宜宾在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生产结构和城市消费结构上急需进行科学而快速的调整,进而步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因此本文通过能值分析方法,对宜宾市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评价,为其科学经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然、历史和行政区经济等原因,使贵州省经济呈现边缘化发展。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不仅可以有效遏制贵州省经济边缘化,而且可以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融入全国核心区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贵州省经济边缘化的成因及其发展新趋势,提出了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刘玲玲  何山 《改革与战略》2012,28(6):111-113
贵州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完成跨越式发展,响应党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弯道超越",成为迫切的工作任务。贵州省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发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清洁能源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参与碳交易,通过减少碳排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