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资助工作目的之一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开展物质帮扶同时还兼具德育工作.新疆高校的贫困生人数较多,意味着新疆高校资助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肩负着人数庞大的德育工作.为了解新疆农业大学在贫困生资助育人方面的成效,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家庭贫困、受学校资助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管理学、工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等人数较多的学科学院发放调查问卷,为本文采集到了基础研究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4份,有效率问卷率为99.14%.本文通过问卷分析了新疆农业大学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成效,以及新疆农业大学在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科学推进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创新贫困大学生人格完善模式,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资助育人和心理育人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高校心理育人融入资助育人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外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资助程序有待完善、育人内涵凸显不足、综合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心理帮扶有待深化等现实困境。应积极探索高校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有机融合的路径,构建精准化资助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完善学生成长发展机制、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坚持以学生需要为本的人的教育,这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理论蕴含是一致的。文章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发展型资助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资助工作的育人实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发展性资助模式,即指政府、高校和社会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就业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通过运用资金注入的方式,探索各类资助途径,致力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现阶段,高校发展性资助模式主要有: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思想道德素质;统筹资源,提升家庭经济困难生科学文化素质;以生为本,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身心健康素质;授人以渔,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创业素质。本文分析现有发展性资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建立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意义、当前资助育人体系的不足结合高校家访活动的目的、对象、内容等过程分析,提出高校家访活动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专业化工作技能的探索,就高校家访作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专业化技能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论和政策依据,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认定机制不够健全、重物质脱贫、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乎社会公平正义、高校内涵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构建资助信息平台、建立精细化的资金管理体系,创新勤工俭学管理模式,开拓多元化资助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资助育人"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浩然正气,获优良学业,回报祖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活动实施中仍面临不少障碍,其中贫困生在参与活动时的抵触情绪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高校资助育人活动开展现状基础上,剖析了贫困生产生抵触情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增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工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当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资助工作存在着重"经济资助"轻"心理资助"、重"经费管理"轻"过程管理"、重"单向输入"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制约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高校应树立发展性资助理念,培育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心理资本、完善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激励保健机制,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从我国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入手,调查、了解帮困资助工作,并积极探索资助渠道、资助方式,尽可能使每个困难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要实现"精准资助",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访活动有了新的任务和机遇。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有着四个方面重要内涵:开展贫困生精准认定建档立卡的重要环节、拓展精准帮扶的重要形式、提升资助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提高资助育人质量的重要载体。本着随机抽样与普遍覆盖相结合、人文关怀与成长发展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廉洁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并提出了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家访活动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拓展资助工作的新内涵,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资助服务育人工作一直以来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我校将资助工作的重点落脚到培养人才上。资助育人,我们不仅要扶贫,努力做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而失学,更应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本篇文章围绕高校资助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浅析高校如何优化资助服务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提出不断建立健全认定机制、优化资助模式、结合精神引领、注重贫困生综合能力培养,建立多元综合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切实达到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资助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原因,本性至善的资助政策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正面效果,但对大学生也存在着负功能,其主要表现为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自强意识"日渐缺乏,他们的"埋怨情绪"和"不公平感"在资助中悄然滋生。对此,高校应建立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的资格认定平台,同时吸纳利益相关者参与,保证过程公开透明,通过引入"谁受益谁分担"机制,推动资助和反哺相结合,以此才能抑制这项政策在实践中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助困与育人相脱节、规范和约束机制缺失、忽视贫困生的主体性发展等问题.要重新审视“贫困性”,设计多元化的资助内容;确立梯级化的资助目标,探索“开发式”资助模式;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推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坚持发展性资助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逐年上升,高校贫困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各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境,对其心理困境和能力困境并未深入涉及。对于高校贫困生除了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还应在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救助、自我教育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建立起"济困—扶志—强能"三维并进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达到"惠及所需,助困励志"的服务宗旨,真正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通过创建贫困生精品社团等模式,探析高校社团资助育人的有效路径,利用社团的优势与作用来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贾飞祥 《特区经济》2023,(4):124-129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完善,资助的情感维度不断被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诉求成为资助育人过程中的宝贵资源。通过“国家在场”的呈现,情感治理能唤起个体与国家的关联,引导个体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面对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情感困境,高校可以通过结对导师、温情家访等制度回应育人对象的情感诉求;通过构建情感共述平台、满足群体卷入需要等措施柔化育人过程中的张力;通过加强育人对象与国家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有序参与社会,建立稳定情感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