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十五"期间广东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数据,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效果。文章采用广东省21市的截面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每增加销售收入1万元,平均带动1.82个农户,每增加固定资产1万元,平均带动5.95个农户。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在《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因此,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取决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大小及其强弱,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是离不开财政扶持的。通过财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汕头市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去年底,形成了较具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推动了全市优质粮食、蔬菜、水果、禽畜、水产等五大产业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农业名牌、名优产品。近年来,汕头市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优势,形成了以加工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种主要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以白沙蔬菜、禽畜原种研究所的种子、种苗产业化工程,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郓城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思路,围绕资源抓加工,围绕产业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86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4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江西为例,实证分析了江西农业产业化成长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结论认为,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带动农户增收绩效显著,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偏低、龙头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然是困扰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和涉农企业应该在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利益联结机制以及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新的举措,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建辉 《老区建设》2011,(21):22-25
近几年来,上高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得合作社取得了较好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有合作社119个,发展农户2.4万户、面积14万多亩,联系带动面积62万亩、带动农户4.8万户,涵盖了粮食、生猪、水产等产业。全县合作社有注册资金2146万元,融资2.7亿元,合作社在金融机构争取信用贷  相似文献   

7.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农户最多、农产品生产水平较高的农业大市.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猛。到去年底,全市已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股份制合作社)947个.入神农户47.2户,带动农户56.7万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谢江  吕学芳 《乡镇经济》2009,25(8):68-72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湘西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引入新的农业产业化评判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村支农金融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互动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贫困落后地区,要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特色产品,当务之急是造就特色产品开发主体。农村特色产品开发的基础是农户,只有不断培育开发特色产品的农户,特别是开发大户,才能推动龙头企业的产生,形成农户推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良性循环,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近...  相似文献   

12.
蔡利 《福建经济》2001,(12):26-27
强化一个基础产业,发展五个主导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延伸八条产业链,建设十大商业生产基地是三明市到2005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几年来,三明市坚持这一工作思路,重点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健全运行机制,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入手,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截止2000年12月,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从1997年的9家发展到294家,产值从6.9亿元增加到34亿元;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由8家发展到56家、带动农户从5.9万户增加到32万户,带动农户收入从0.36亿元增加到4.3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村经济朝着协调运作、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建湖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建湖县通过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带动低收入农户参与发展设施蔬菜、优质稻米、特种林果、高效农业、家庭手工业等产业项目,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扶贫开发路径。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脱贫低收入农户6068户11712人,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42.6%。产业扶贫是脱贫之本、创富之源。建湖县根据低收入农户自身条件和所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培育一大批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文章通过研究三个企业不同组织形式,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四川省实践来看,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大好处在于,它通过“公司带农户”等有效组织形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和组织农民进入并适应市场,将农产品由低层次的原料转化成中、高层次的工业品,提高丁农产品价值,从而增加了农业积累和农民收入;将农业生产与科研机构、工商企业、流通环节联结起来.使农业集约化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如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有了解决途径。正因为如此,近两年产业化发展在我省农村蓬勃兴起,出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经营的雏形。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尚属一项新生事物,其形成和发展又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探索构造期.既缺乏现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江西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品或王品公司)是一家以脐橙种植研究开发为主,兼营果品加工、储藏销售的省级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自2003年落户安远县鹤仔镇以来,公司在总经理余慧强的带领下,在抓企业的壮大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意与周边农户的和谐相处,与企业所驻村龙岗村结下了帮带互助的关系,着力扶持带动周边农户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或者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主要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企业和基地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进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扶贫模式理应受到政府、企业、农户的普遍欢迎。然而,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热”“冷”不均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开放潮》2003,(10):50-51
一、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开放》2009,(3):F0002-F0002
日前,农业部等国家8个部委联合公布了全国312家企业为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是南京唯一的一家企业获批此殊荣。桂花鸭集团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瞄准南京、巩固江苏、延伸长三角的市场发展目标,推进品牌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这次评选标准十分“苛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主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20.
日前,记者从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获悉,重庆农村中已经有近两成农户加入了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和综合服务社,带动了139.9万户农民从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