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多重视了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很少考虑向小城镇转移的问题,更少考虑具体的转移机制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来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工作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8.
辽宁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如何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合理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影响辽宁省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优势、劣势及存在问题等研究,提出关于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能教育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要求,更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要求。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真正的、彻底的转移,使之出得去、活得下、发展好,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教会他们在城市谋生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1996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曾达到1.36亿人,比1978年时的社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1亿以上.自1997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的要义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城镇化是中国引导未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战略转移点。本文从阐释城镇化的实质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城镇化演进路径的弊端,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城镇化所应秉承的思路。基于公共服务体制的视角研究了制约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县域政府就业与住房公共服务制度安排为依托,长效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15.
从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看,我国物价表现出的食品与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结构性上涨是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与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只有倚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影响财富分配和资本、劳动力的产业分配,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才能有效地控制物价。 相似文献
16.
17.
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国家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国家下达的各类培训资金逐年增加,如何用好这笔资金,真正落实培训转移工作,充分发挥转移培训资金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民工荒”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民工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在剖析当前理论界对“民工荒”产生原因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五方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几乎受到致命性打击。而这些企业是吸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遭遇空前困难,出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失业和回流现象,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和城市化的进程,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