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耕地资源利用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三个方面,深入地剖析了河北省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持续因素:耕地资源总面积的逐年下降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是河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而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低而且退化严重,耕地资源性能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是河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外两大障碍.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吕蕊  王珍 《改革与战略》2012,28(3):104-107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按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引用收益还原法和替代市场法定量地核算该区耕地资源的价值并与其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低于耕地资源总价值,属于适当补偿;青白石街道与伏龙坪街道耕地资源总价值相当,但其各自的征地补偿标准却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我们组织保定全市价格成本调查系统开展了对农民收支情况的调查工作,抽样选取了涿州、雄县、易县、望都、定州、安国6个县(市),18个乡镇,54个村,162个农户,直接涉及671人,耕地900.7亩。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高度宜耕、中度宜耕、低度宜耕和不宜耕适宜性等级分别占石河子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6.51%、2.78%、29.59%、41.12%;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大小依次为裸地、内陆滩涂、盐碱地、其他草地和沼泽地,从各地类质量角度来看,其他草地综合分值最高,其次为盐碱地、沼泽地、内陆滩涂、裸地;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为一五二团,宜耕面积最少的为向阳街道办;高度宜耕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总场和石河子乡,可作为近期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的衣食之源,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耕地资源虽总量大,但人均耕地却很少;再加之耕地资源不仅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就紧张的耕地资源已面临着更大的被挤占压力。鉴此,现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现状而采取切实措施,来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便有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省耕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地分析安徽省耕地保护前景,探寻合理的耕地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安徽省耕地资源现状,从粮食生产、非农建设占地两方面探讨安徽经济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前景,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耕地的供给变化进行预测,通过耕地供需形势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耕地资源价值的测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显化耕地资源价值,有利于保护耕地与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按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生态服务及社会保障价值,引用收益还原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对甘肃省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值对甘肃省各地、州、市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珠江—西江经济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文章基于县域尺度,利用价值当量修正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耕地资源进行生态价值核算,采用ArcGIS对核算结果进行分区和空间输出,并对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总体呈西高东低,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两大因素的影响。因此,生态价值高值区应进一步强化其生态底色,防止生态价值受损;生态价值低值区应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升其生态价值;生态价值中值区、中低值区、中高值区则应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区建设》2011,(4):60-61
易县历史悠久,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易县战国时就成为燕国的下都。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7年)置易县,即今河北省易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张掖市2001~2015年的耕地资源数量和相关经济指标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流失的计量模型,探究张掖市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流失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张掖市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流失量的关系是否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增长规律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在张掖市客观存在,张掖市的耕地资源流失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符合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一、保护耕地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耕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是基础,耕地资源则是基础的基础。无农不稳,实际上只有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我市1996年未耕地总面积3055991.3公…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潞城市国土资源局把支持企业发展和保护农民耕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采用专业造地、企业造地和乡村造地三种模式,从2003年—2005年共开发、复垦耕地7777.2亩。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用地所需,又保证了农民耕地不减。1999年1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管理法》后,潞城市国土局就出台了相关规定,提出凡属企业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占一补一”,而且要先造地后占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如果企业自己造不出地,按规定企业按占地每亩2159元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国土局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造地。同时,大力鼓励乡村开发造地,到2005年底,全市共开发造地复…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统筹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水平提升与耕地资源利用变化协同一致,稳步实现城镇化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有机融合,要适时开展资源枯竭城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关系研究。本文选取广东省韶关市作为研究区,有序探索资源枯竭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规律,合理阐述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特征,重点开展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借助相关模型实现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协调情况测度,从而为资源枯竭城市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城镇化建设方式迭代、转型发展路径摸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详细分析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皖江城市带近20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探讨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演变机制及其与粮食安全水平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值时空差异显著,且耕地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相关性明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文结论对实现区域耕地资源安全,逐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保护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辽宁省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不断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连续10年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不仅实现了耕地保护的目标,满足农业用地的需求,又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辽宁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7日,河北易县公安局成功侦破了1990年8月8日发生在112国道易县梁格庄赵公祠路段的特大抢劫、杀人案,从而使这一沉积了11年的杀人迷案大白于天下。 午夜命案 事情追溯到11年前的8月8日。 初秋的易县,绵绵无尽的大山上一片葱绿。一向靠大山生活的山里人,此时正忙着从山上割下一捆一捆的荆条,准备卖到山外去,以换取孩子们上学的学费。 40多岁的马文利赶着他的驴车,一路小跑地朝着50多公里外的大山里赶去。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当前土地管理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人增地减的趋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逆转。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这对于促进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主要补充来源,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渭北台塬区白水县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基于DEM数据、土壤数据及二调基础数据,选取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林木郁闭度和耕作便利度4个限制因子,对其他草地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水县宜耕后备资源总面积2 959.35公顷,占后备资源总面积的13.5%,空间分布不均。研究结果对渭北台塬区同类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增长区也是耕地集中区,因此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耕地资源保护两方的博弈,对全国的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展开研究,在2000年、2010年、2020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2000-2020年经济社会数据,综合运用耕地动态度、根底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耕地资源的演化动态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期内,耕地资源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耕地数量由32.17减少到了28.39。耕地数量变化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主要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