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新时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需从理论方针、结构模式和体制机制三大层面入手,宏观把握两大战略推进的指导方针,着力打造"和而不同"的结构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关系从异化分离到全面融合,开拓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乡村集市是乡村社会定期进行产品交换和交易的市场,是一定区域乡村社会的缩影。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乡村集市既是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乡村集市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简要评述,指出未来乡村集市研究应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揭示不同地域乡村集市发展演变过程、特征、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为核心,以优化乡村集市功能结构为目标,综合集成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定量模型和多学科理论视角与方法,重点剖析乡村集市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解析乡村集市社会空间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分析乡村集市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探讨新时期以乡村集市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空间在与城镇空间不断快步前进的对比中,愈能发现乡村空间发展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文章立足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阐释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并解释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乡村依托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抓住机遇,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在政策引导、资本引入、城乡一体进程中,转变乡村空间发展结构和模式,实现乡村空间有序、良性地发展,最终提升乡村民众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总结牧区城镇化40多年来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牧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进程,认为牧民城镇化的态度遵循"经济理性"原则,即投入较少的成本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分析牧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只要条件具备,牧民倾向于从牧区流向城市,从牧民转变为市民,即使放弃草场的权利和实惠。政府在城镇化中要尊重牧民的意思,完善相应措施,保证城镇化发展和牧民利益的双赢。探讨不同经济类型牧区发展的特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牧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即选择小城镇、就地城镇化等发展路径,依托特色牧区建设、民族文化、绿色发展、兴边富民政策扶持等优势,以改革开放40多年牧区发展经验为基础,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特色小镇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观念的提出,如何构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乡村旅游体系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之一。"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全新模式,对于推进我国乡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论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开发"特色小镇"的意义与前景,并对构建"特色小镇"特点与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现代化建设,农村城镇化是重点,其中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职能缺位、创新机制不成熟等,贵州省的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本文认为应采取科学规划,突出贵州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基础建设、强化宣传,突显"乡村性"、坚持适度城镇化等,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对城乡土地的综合利用。文章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例,分析都匀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人口、经济、地理要素,以城乡融合的模式,将都匀市城乡分为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分别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区、综合农业区、茶旅融合区,并给出了每个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都匀市统筹区域发展、国土规划决策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琳 《魅力中国》2014,(6):50-50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发展扩大,乡村基层的自治建设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发展着。本文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强,到乡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乡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之间具有价值相通性、目标趋同性、主体一致性、政策共融性的特点,要素流动视角下,构建城乡互促共生的有机生命体必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通过构建内在动因—价值范式—载体依托的分析框架,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机理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内在动因源自城乡要素渗流通道梗阻,价值范式为市场经济理性规则、政府有效政策供给与政策引导“双轮驱动”,载体依托为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路径重构应秉承系统治理理念,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实现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双向等价流动。  相似文献   

14.
改造乡村文化推进乡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除了社会体制或结构上的原因外,乡村化的影响与作用可能是一个更为主要和内在的原因,既然中国是一个以乡村为基础的社会,当下最紧要的就是从“乡村建设”入手,改造乡村化,推动乡村发展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作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武陵山片区,正处于扶贫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建设以来,乡村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但众多乡镇苦于难以发展新兴产业,乡村建设的转型迫在眉睫。在第十六届高交会上,由农业部提出的“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宁  黄跃昊 《科技和产业》2021,21(3):131-134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解决好中国乡村"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缩小西北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促进西北地区城市与乡村均衡协调发展的前提.以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产业发展为例,运用实地调研法、类比法、文献查阅等方法,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背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前提基础,探究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乡村产业多元蓬勃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村进步程度的标志,城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八大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议题提出,是城镇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越的重要平台。文章结合当前城镇化研究背景,采用文献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地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乡村旅游地顺应城镇化发展,实现自我突破的建议。以期为制定城镇化策略,实现城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两型社会"是湖南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现实诉求与必然选择,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标准,提出了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并就如何以"两型社会"建设标准来引领城镇化建设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