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最后引致货币供给增加。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占款和货币供给量M2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外汇占款的巨剧增长,容易导致货币市场失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超额货币出现的原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深化三个角度对我国超额货币供应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然后提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资本管制的国家,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国内资产价格的关系可以成为我国超额货币供应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并且可以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测算我国超额货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超额货币的成因以及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超额货币现象严重,不仅诱发通货膨胀,而且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兜售央票,斩断人民币升值预期,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发现我国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具有数量效果;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冲击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我国不同时期货币供给结构、基础货币结构和货币乘数的变化入手,分析货币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次,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进一步验证不同时期货币供给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M1、M2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金融危机之后,两者对其影响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以经验检验。  相似文献   

8.
乔利平 《中国经贸》2014,(16):153-154
本文分析了现下我国货币供给的机制,并对货币供给量快速增长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更加深刻了解我国的货币供给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未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进行一些探讨,并对抑制我国货币供给高速过快增长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我国1985-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1与GDP存在双向因果关系,M2与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一结论表明,通过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手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的方法验证从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者外生性问题。文章分别选取货币供给量的M0、M1和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因果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给从2000——2006年具有弱外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高科技的推动,电子货币己发展成为货币的新形式,电子货币的使用必然会影响货币的供给.本文分别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速的影响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但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净额下降,导致外汇占款不断下降。文章通过对2002~2015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外汇占款下降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11年开始,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较之前有所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主动供应基础货币,大量增加金融机构贷款来补充流动性。未来央行应积极面对新的变化,构建新常态的货币供给机制,稳定市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我国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及R&D效应在内的技术进步的三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997~2011年的技术进步综合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综合效应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从FDI、进口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进一步揭示和探寻影响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际游资涌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游资(Hot Money)是在世界范围寻找盈利机会的国际短期资本的一部分,又称“国际热钱”,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外汇、股票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国际游资具有停留时间短、反应灵敏、隐蔽性强等特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这类资金在72000亿美元以上。由于预期人民币将升值,最近两年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有大举进入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日元国际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开始了其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元却旱早地退出了国际货币的第一阵容.实证结果表明,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日本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日元的稳定性、美元的粘滞作用以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日本本国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在当今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下,日本在其国内经济和金融基础尚不够坚实的条件下,企图依靠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来直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下场注定是可悲的.分析日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鑫 《南方经济》2009,(6):25-33
本文通过结构VAR模型发现宏观经济冲击对各期限利率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冲击产生的影响不同:与成熟市场相似,90%以上的利率曲线变化可以由水平、倾斜和曲度因素来解释,且更多表现为平行移动;利用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价格水平对水平因素的影响最大,而货币政策变化是倾斜因素和曲度因素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既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也表明现阶段银行间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信息敏感性。这与成熟市场的表现是非常相似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指数超额联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股票市场行业指数超额联动的问题。行业指数收益率用Fama和French的三因素模型解释后,通过计算其残差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反映行业指数两两之间超额联动的程度。本文利用1996年5月3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用滚动回归的方法得到行业指数超额联动的动态行为,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行业指数经过系统性因素解释后仍然有相当高的相关性。本文最后对行业指数超额联动的原因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对于调节宏观经济协调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对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并对国内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怎样控制货币供给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