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对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政府问责制的宁波实践进行调研,发现民众对宁波政府问责关注度较高,但大多数人认为推进过程中存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滞后,规范化程度还不高"等问题。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推进政府问责制实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力度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力度等措施,以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推进政府问责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燕 《魅力中国》2009,(21):209-210
行政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我国目前启动的问责制主要还是同体问责,但问责制重在异体问责,离开异体问责的问责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在异体问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对策,在加强同体问责的基础上,合理协调异体问责,从而完善行政问责体系,有力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政府问责制肇始于"非典"肆虐的公共卫生危机.从政府问责制运行来看,由于在问责主体、责任追究、责任划分和问责监控等方面还存在"缺位"的问题,使得政府问责制不能发挥其实效.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体系,以完善和发展政府问责制.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以加强行政问责制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就必须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监督机制,加强问责客体的责任约束,保证行政问责制度的合理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丽 《理论观察》2011,(5):27-28
作为顺应建设责任政府而产生行政问责制自产生之后在中国刮起一阵"问责浪潮",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不明、问责程序不规范、问责法制不完善、行政信息不对称等现实困境也呈现在人们面前。探讨如何使行政问责制走出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孙坚 《魅力中国》2010,(28):165-165
一、行政问责的内涵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就必须弄清楚行政问责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行政问责。多数学者认为,责任政府理念及践行是行政问责的起点,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迅速、有效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而行政问责制正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题中之意。它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基于其工作职责而作出的行政行为监督和审查,对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绩效和行政秩序,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政府问责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然而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政府问责制的有效推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强现代行政文化建设、明确政府责任和强化监督机制则是实施问责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蕾 《黑河学刊》2011,(3):73-74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和问责制度具体实施状况,对我国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和阻碍问责制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有针对性地从加强立法、综合推进和转变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自中央到地方,广泛掀起了行政问责的热潮,行政问责制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亮点,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这无疑有助于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然而由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推行的行政问责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陷和法律程序的缺失.本文从立法的视角阐述行政问责制度,以期从立法方面出发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保障机制,对政府实施有效的问责必然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与实质。指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关键,即推行“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构建还处于初始阶段,一系列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对山东省淄博市行政问责的实践而言,使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林文静  姚远 《魅力中国》2011,(21):52-52
行政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监督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国外,为了限制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行政问责制,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而在我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还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了解并借鉴国外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责任政府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危机频发的风险社会凸显了政府的安全保障责任。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应当负起公共危机的管理责任,以保障公众安全利益。为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切实监督和落实政府的责任,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成效,有必要建立危机管理问责制。政府没有履行好危机管理中的责任,损害了公众利益或影响了社会稳定,要被问责,即要受到政治问责、法律问责、事前决策问责和绩效问责。  相似文献   

15.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问责制与政治观念、法律体系、行政机制和公民社会等因素交叉重叠、互为因果,它是由多种相关制度和问责形式联合组成的制度体系。应该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围绕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围绕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过程,建立与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问责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审计问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 《辽宁经济》2006,(4):26-26
一、关于问责制的相关理论 所谓的问责制是指政府应该是一个能够接受公众问责的政府。政府为公众负责,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又由各级负责任的公务员来履行职责。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承担应由它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银 《魅力中国》2010,(31):46-47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行政问责不仅要求犯错违法要追究,而且公务员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怀疑等方面都要追究责任。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行政问责制正逐步从政府管理中的一种应急措施变成现代政府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袁芳  方良平 《老区建设》2010,(14):24-2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行政问责法治化能有效防范行政问责制在执行中走样、弱化,最大限度地杜绝"假问责"。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问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关键。通过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和处置不当等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将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环境行政问责制理论研究和实践刚开始,学界认识不一.本文在界定环境行政问责制概念基础上揭示了科学内涵,厘清性质与功能并从责任政府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提供理论支撑,以期实现环境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