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留守村妇”,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们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不容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地区农村,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的"留守学生"情况相当普遍。而所涉及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社会关注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田芳 《发展》2007,(11):89-9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以甘肃正宁县为例,目前全县外出打工的家长有12034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7068人,母亲外出打工有4966人,留守儿童有6389人(包括父母一方外出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面临的“留守儿童”严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倍差估计方法,分析了父母外出打工及返乡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者的性别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相对于父亲监护类型,母亲监护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此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是否遐乡并不会显著的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教养缺失效应”的双重作用,打工带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养育角色缺失所导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纷纷加入到“打工族”行列,由此产生了大批享受不到父母关爱、得不到学校良好教育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不得不接受祖辈的隔代教育,而在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留守子女,普遍在学习、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针对农村“留守子女”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为解决农村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留守妇女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经济发展、家庭和睦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得好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作出探讨,以求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构建“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妇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1.3亿人。这些人中已婚者有1.06亿人,除举家迁移外,只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有6700万人;如果以70%为男性计算,则留守妇女有4700万人左右。由于“留守妇女”人数众  相似文献   

8.
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乡村生活。孩子们的学习、教育和生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重庆南川市鸣玉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为解决全国二千二百多万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庞大,她们担负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文章依托实地调研得数据,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经典的信任博弈框架,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比较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信任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了性别、民族、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对儿童的信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对信任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从被信任度来看,三组儿童中,城市儿童被信任度最低,农村留守儿童被信任度最高,但考虑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留守身份均不影响被信任度。结合儿童在利他实验中的表现,文章还发现在利他行为中表现为无私型的儿童比平等型和恶意型有更高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年龄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而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更信任他人。  相似文献   

11.
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爱云 《魅力中国》2011,(4):212-2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流动相当频繁.当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同时,留守儿童群体也随之出现。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留守家庭成员时间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由老人照料,外出人员不安心、留守老人不放心、留守儿童不开心。河南省淮阳县冯塘乡一位妇女为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举债170多万元,办起了留守儿童学校,很多儿童都叫她"朱妈妈"。在河南省淮阳、郸城、沈丘三县交界处的偏僻乡村,有一所在校学生达1200多名的民办学校——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近85%是留守儿童,其中特困儿童和孤儿137名。当地的父老乡亲,都把这所学校称作"留守孩子的天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化发展使得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使得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随之形成。本文通过阐述留守妇女承担多重角色与面临的角色冲突,以及自身主动、被动的调适,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发现多重角色冲突对该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中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男性青壮年外出务工促使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男工女耕的农业女性化模式。农村留守妇女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同时肩负繁重农活,生存现状举步维艰。文章以利川市及团堡镇为研究对象,探视乡村治理过程中凸显的"空心村"、妇女维权取证难等现实困境,基于法制建设、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视角,希图提高留守妇女生活的质量,实现其社会角色转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城镇化看云南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也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显著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因大量农业用土地和优等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锐减和农业生产结构扭曲,农村劳动力因外出打工或向城镇转移致使农业生产劳动力明显不足,农业粗放经营方式因城镇化效应而难于转变,城镇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正确认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是实现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宏观上正视留守妇女这一社会问题,在政策制定上向西部地区倾斜;微观上提高留守妇女自身能力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政府、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各种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旺苍县土地托管经营方式是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老人"成为农村生产主体的现实产物。调查显示,旺苍县2012-2015年农民外出务工年均保持15万人次左右,外出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3.2%,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68.5%。据抽查的32个村1096户农户数据来看,其中有外  相似文献   

20.
吴培材 《南方经济》2020,39(1):95-111
基于2015-2016年五个国定贫困县137所农村小学两期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总体上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的"分离效应"会显著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收入效应"会显著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抵消"分离效应"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减少"分离效应"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