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 《魅力中国》2014,(2):342-342
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不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应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和环保公益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建议立法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资格。  相似文献   

2.
观点     
《宁波通讯》2005,(6):1-1
相对于公民和法人为其自身利益提起的”私诉”而言,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公诉的特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是我国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和司法进步的表现。环境公益诉讼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举证责任应根据环境法和民事程序法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原则及公益诉讼的特殊性,来解决环境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印度,作为较早引入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得到创新发展。印度法院通过发挥司法能动主义创设了书信管辖制度和多样的救济方式等,并且其判决执行效率也是令各国羡慕,当然有权力,无约束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为此文章通过对于印度环境法庭司法能动主义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单一的行政监管环境模式和现行法律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缺陷,不足以对环境形成周全的保护,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显得日益迫切。文章在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阐释之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珍华 《黑河学刊》2013,(11):107-109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污染现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是当前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近些年来,诸多起环境污染事件所引起的公益诉讼,进而如何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探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历程历程中所呈现出的法律问题,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下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着重研究如何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不仅是因为贵州省陆续审理了多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还因为贵州省的环保意识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对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分析研究,能反映出贵州省开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可借鉴性,对于建构全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在贵州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较好发展中,也暴露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受案范围、诉讼费用以及司法专业化方面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诉讼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行环境诉讼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消除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应从扩大原告资格、放宽诉讼时效、合理承担诉讼费用、成立环境公益基金等方面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通过诉讼的机制和方式解决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环境公共利益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立法、司法和法官裁量时制约的现实依据,影响着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发挥。如何健全公益诉讼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公众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是必要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开启了公益诉讼的大门,这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去完善。而扩大诉讼主体资格、给予受害人救济、诉讼时效适当延长是其完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司法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这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核心相一致。然而当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公民个人并不具备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公民在环境污染中受到权益侵犯时,难以依法维护自身利益。通过加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人民主体性,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现象十分严重,环境侵权问题也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诉讼和环境保护.因此,必须引入新的诉讼制度,这就是公益诉讼,通过公益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保护公民的环境权.文章对环境侵权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的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人民法院作为我国的司法审判机关,在各种案件审理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案件,需要法院改变以前的审理方式,尤其是在审理环境公益诉讼这类案件时,更需要完备的审理模式。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环境公益诉讼明确规定在其中,在这一定程度上相应的要求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有专门的一套程序,但目前我国各地法院仍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交由民事法庭审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涉及的专业型较强,问题复杂多样,同时各位法官的专业水平有限,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审理环境污染案件。因此有必要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重新界定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职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由于环保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不足、激励性政策不完善、起诉主体门槛设置偏高、收集提供证据的能力不足导致举证困难等原因,使得环保组织起诉主体地位日渐式微。优化公益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需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公益组织资金短缺问题;强化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责任;制定激励性政策,激发公益组织的起诉积极性和企业捐赠公益诉讼意愿;降低公益组织成为适格原告之门槛,赋予公益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强化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责任,提升公益组织的调查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芳 《魅力中国》2010,(32):155-15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事件频频发生,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但中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规定尚存在缺陷,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笔者认为,应扩展环境会益诉讼原告资格,维护我们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互动     
环保公益诉讼需要救济基金昆明环境保护审判庭成立一年多来,环保公益诉讼受理数一直为零。为此,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昆明市环保局等部门联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基金。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公益诉讼的力量,来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然而,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尚未真正建立此制度,但学术界、司法界已对它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形成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公益诉讼制度已在我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为公益诉讼制度首要组成的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会面临多重困难。文章介绍了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从理论上对主体制度构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张建立既能突破主体一元化桎梏,又能有效预防滥诉的公益诉讼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两会前夕,记者连线了我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调研部的张伯驹。和往年一样,今年他协助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准备了一个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提案,期望能够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允许、鼓励地方司法部门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有更多的实践空间,进行司法创新。  相似文献   

18.
程晨 《魅力中国》2011,(17):128-128,124
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有发生,然而由于现行法律的规定,进行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存在颇多困难。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对在我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维维 《魅力中国》2011,(8):109-109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行政管理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环境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环保意识匮乏、环境经济政策不足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的缺失是我国生态行政管理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为健全我国生态行政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石真  周恬静 《魅力中国》2014,(7):295-296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公民个人作为原告的困境,着重分析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优势和缺陷,得出其可以作为原告的现实可行性结论,并就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