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在企业投资决策方面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在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方面起到了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反而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股权制衡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并且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黄薏舟 《特区经济》2011,(4):118-120
新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比例高。对2003~2007年新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法人股股东、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都未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国有股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为负的影响,意味着新疆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代理问题及行政干预;而法人股股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与其多为国有法人股东有关。对新疆上市公司而言,当前重要的是继续减持国有股,而非考虑股权的分散性以及是否机构法人持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资本运作主要方式之一的对外股权投资,已成为公司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外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实现风险投资目标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蒋弘  刘星 《南方经济》2012,(9):32-46
本文通过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用以衡量大股东股权制衡的方法,在事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大股东股权制衡和公司并购绩效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在第一、二大股东股权性质相同的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难以发挥效用。这说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促进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性,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9~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不确定性,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要能够快速地对市场上的经营风险作出反应,才能够抓住良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5—2009年沪深两市发生了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从公司成长能力和股权制衡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研究表明:(1)公司的成长能力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者成正相关关系;(2)国有控股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利水平,但随着企业成长能力的提高,民营企业的控制权私利比国有控股公司增长更快;(3)股权制衡度对控制权私利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股权的进一步集中,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因此,理论界对尽快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呼声很高,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将从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股权制衡、法律保护与股改对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姚明安 《南方经济》2009,(10):49-58
本文利用股改公司的样本数据,检验了股权制衡与股改对价的关系以及法律保护机制对此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对股权制衡型的公司会要求较低的对价水平,且股权制衡程度越大,对价水平越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仅在公司所处地区法律保护程度较高时成立;这表明法律保护机制是影响股权制衡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是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比较模糊,存在很多误解,造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只有找到有效的动力来源才能尽快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并使其真正地付诸实现,达到各方期望的目标。一、内部控制的动力来源分析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多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公司治理中的一个名词,“利益相关者”来概括内部控制的动力来源,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等与公司…  相似文献   

10.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是集团公司对其所属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进行实质控制的重要方面,甚至是最重要的方面。事实证明,集团公司只有成功地实施内部控制,它的经营管理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在我国,集团公司通常采用产权经营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直接从事商品生产或流通的企业,也不是简单的产品协作关系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集团公司是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集团。由于不同的持股形式的客观存在,致使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1.
查振祥 《特区经济》2005,(2):139-140
一个企业,光有完善的外在管理架构并不能解决有效管理问题。要防范经营风险,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最迫切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相当脆弱,主要体现为:客观环境的局限性,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R&D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类型、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与公司R&D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R&D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对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类型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股权制衡对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政策环境下,各地无不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出发,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其改革方式先后从承包、承租、委托经营试点到公司制改造、嫁接改造、股份化改造、联合、兼并、改组和资产拍卖等,以期让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四自”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  相似文献   

15.
私募股权投资,经过30余年的发展,如今在国际上已成长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渠道。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不超过10年,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金融危机后,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普遍反映项目难找,获益难达预期。很多私募股权基金更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高管部分薪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企业性质对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加快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赋予高管股权激励;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7.
顾晓伟 《特区经济》2012,(1):106-109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股权制衡的内部监督效应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非制衡的股权结构不存在内部监督效应,无法对公司绩效进行提升;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通过董事会、管理层薪酬设置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有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文献大多聚焦于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为规避控制权转移而对公司施加的直接影响,忽略了高管这一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实际上,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可能通过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进而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基于此,文章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并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质押类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加强对高管的监督,降低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降低作用主要出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样本以及场内标准化质押的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现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20.
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公司治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而制衡能力是股权制衡效果实现的首要前提。文章建立在具备股权制衡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合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具有合谋的倾向;在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倾向于相互监督,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