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世纪末,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全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高潮。经过高等教育急剧扩张之后,大学城逐渐回归理性。而今时代赋予大学城崭新的含义:一方面大学城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这些大学城与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目标取向及运行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城的迅速兴起,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当此大学城建设方兴未艾之际,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发展较慢而又要借此潮流扬帆直追的城市来说,应很好地把握大学城的创建目标及运行模式,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大学城不是通过搬迁或合并对学校的简单放大,在当今知识经济勃发、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化的大势中,大学城的创建必须超出传统的办学理念,其功能应是多维的,其运行模式应是多元的。一、大学城创建的目标取向(一)革新教育取向,大学城应是教育资源共享的“高校联合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我…  相似文献   

3.
国际大学城是 国际城市的需要 国际大学的概念简言之,即:超越国界、民族、文化,以高等教育为主体,实行产业化运行的教育集合。 作为基础产业,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结合大连国际商务学院三年办学跳越式发展经验,超前建设国际大学城,在理论上,是在我国高教研究理论的空白地带树起的第一座航标;在实践上,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先行者。 看一个城市是否是国际城市,与它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即城市功能的高级化。大连的城市功能确定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这…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社会,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同样,高等教育要上规模、上水平,谋求大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也应运而生。目前许多地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大学城,在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大学城"热看我国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明  马智胜 《辽宁经济》2002,(11):18-19
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兴起创建大学城的势头,如已建成的北京东方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闵行大学城、合肥大学城、武汉大学城等等。大学城的热潮是迎合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举措,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模式与实践的新尝试。一、大学城的综述及基本评价“什么是大学城”,不少对这一新生事物予以密切关注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从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功能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郑州龙子湖大学城和西安西部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发展优势来阐释大学城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并提出了大学城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合肥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南京浦口大学城的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从学历、年龄、来源地和生活境况等方面分析了摊贩的特征,从政府管理、行业竞争、经营效益和品牌意识等角度描述了地摊经济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规范引导地摊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几乎没有哪一所名牌大学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某个区域,往往是不同类型的大学聚集在一起,互动发展,共生共荣,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通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如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从国外大学城的经验看,大学城是大学群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百度一下“大学城”,找到相关网页约1,400,000篇。深圳大学城,科技创新基地;珠海大学园区,全面发展教育;东方大学城,一个蓬勃兴起的复合产业;陕西将建“西部大学城”;用地800公顷容纳11万人,温州人欲建大学城;北京吉利大学城在昌平奠基;南京江宁筹建大学城……  相似文献   

11.
大学城建设与运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但在建设运作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如规划不科学、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难以共享,产学研尚未良好结合,文化底蕴缺失,融资债务问题凸显等。因此,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对促进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学城作为城市文化重镇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从狭义文化层面,大学城对城市文化起到继承与推动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文化的疏离与流失。从广义文化层面,大学城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城郊景观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沈北大学城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8月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建成大学城达五十多个.伴随大学城建设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正在逐渐地从一种边缘性或适应性组织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成为一种核心组织和主导力量,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城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一些城市竞相投入其中,形成了一股建设大学城的热潮,如廊坊东方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重庆大学城等等。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近60个,涉及到20多个省(市、区)。在大学城建设“蓬勃发展”的背后,  相似文献   

15.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概括了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之间深层次的文化竞争。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的体现。建设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是打造品牌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泰安市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而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则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是我国当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发展高科技、建设高新区的"瓶颈"所在.走过第一次创业的辉煌期,高新区"二次创业"在21世纪初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这期间大学纷纷入区使"大学城"现象成为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城建设的总体方向没有错。但是,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已经或正在影响着大学城的健康发展,若不及时修正,将背离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城市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国民收入的50%、工业产值的70%、工业利税的80%都产生于城市,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教育集中在城市,高科技产业、通讯、金融、信息等均以城市为最主要的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建设起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将直接影响21世纪我国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举措,也是铁岭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