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欣 《辽宁经济》2001,(1):27-27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曾引起了不少争议,特别是对“王海”现象的是与非众说纷纭。我认为,我国《消法》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这是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长期以来,我国民法理论主张民事责任是以补偿为主(惩罚性违约金除外)的一种法律责任,不论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在确定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时,一般坚持“损失多少赔多少”的原则。这种传统的民事…  相似文献   

2.
李乾 《特区经济》2012,(4):242-246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一些法律制度中已有所体现。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是惩罚性赔偿制度架构的基石。从古代法及宗教教义中发掘惩罚的正当性思想,大陆法系理应蕴含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补偿性赔偿的缺陷,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原因,阐释惩罚性赔偿具有的惩罚、威慑、激励等功能。此外,惩罚性赔偿蕴含着正义,秩序等法律理念,包含着促使民众为权利斗争的精神。惩罚性赔偿外在的工具价值与内在的法律价值,均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惩罚性赔偿自英美法系产生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但就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惩罚性赔偿还未形成成熟的制度.本文先从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惩罚性赔偿形成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惩罚性赔偿形成制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玉祥 《特区经济》2009,(10):237-240
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必须是弹性的而非固定的,然而,弹性的惩罚性赔偿金又有着数额不确定性的难题。为正确发挥制度功能并防范制度的负面作用,立法上需要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控制。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明确规定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考量因素;二是对惩罚性赔偿金的最高数额作出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5.
汤二子  杨文春 《理论观察》2023,(10):101-112
在强调以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惩罚性赔偿是行政监管与司法治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制度性设计,其核心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知识产权。在市场化改革导向下,自负盈亏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既要发挥保护功能,也要防止滥用该制度而使其他企业陷入专利丛林等陷阱之中。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权益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使之竭力去追究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想通过惩罚性赔偿来获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巨额收入,司法治理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屏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难以确定赔偿数额以及难以拿捏惩罚性赔偿的幅度。在学术专著版权保护这一特例中,司法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却是权益人没有动机去追诉版权侵犯行为的经济责任,也就遑论惩罚性赔偿。因此,在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何充分发挥包含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内的司法治理效力,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其中知识产权权益人动机异质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妍  杨志民 《科技和产业》2023,23(12):63-70
虽然惩罚性赔偿已经引入知识产权领域,但其适用仍存在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关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基础仍存在争议;二是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惩罚功能效果面临扭曲;三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标准不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能够适应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与政策工具属性,其也有着比较法的支撑。基于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应坚持谦抑性与赔偿相适应原则。在适用路径上,主观方面应统一表述为故意,计算赔偿基数应严格限缩,客观情节应注重减责情形,赔偿倍数因子量化应对各情节适当合并与分解。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赔偿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适用的过程中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倾向法律实用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适用该制度,而大陆法系国家始终遵循损害与赔偿相适应原则。而惩罚性赔偿金制度首次在我国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出现,文章从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在产品侵权领域进行分析,包括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标准,并针对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裁判不一的现象,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能武  陈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42-243
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以及其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它能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极易成为不法竞争者侵害的对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不法竞争者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为了保护权利人,惩治侵权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其中,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问题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大有必要。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柯劲恒 《特区经济》2010,(9):260-261
在金融危机下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领域,对于保护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于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为薄弱,在金融危机下更是抓襟见肘。中小型企业需要在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进行维权,但考虑到诉讼成本之高,最终所获得的赔偿又往往很低。如此一来,在资金短缺的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要做出知识产权维权诉讼的抉择,必将十分困难。这时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凭借其威慑与惩罚两大功能,从而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发挥对侵权人的遏制、对被侵权人进行"相对充分"的赔偿以及鼓励被侵权人积极参与维权诉讼的三大作用。至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我们可以将惩罚性赔偿金分为三个部分,即被告的所得以及基于其可谴责性而给予的惩罚、对原告适度并且固定的奖励金已经原告的律师费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轮胎特保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此次案件是奥巴马新政府对我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案件.同时也是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轮胎特保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此次案件是奥巴马新政府对我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案件,同时也是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  相似文献   

12.
惩罚性违约金是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而事先约定的对违约方进行惩罚的违约金,目前我国也没有明确惩罚性违约金的认定标准.文章将从惩罚性违约金的含义、功能作用、历史根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分惩罚性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定金和赔偿性违约金这几种违约救济手段,明确惩罚性违约金的定义和归责,并对在我国建立惩罚性违约金制度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赔偿性违约金的调整基准为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法院在行使减额裁量权时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一部履行之酌减"的立法例,比照因一部履行所受之利益,减少违约金。对于惩罚性违约金的减额,可参酌我国现有的相关惩罚性赔偿的立法例,由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对赔偿性违约金与惩罚性违约金所进行的各种论争,其根源在于学者们对两种违约金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赔偿性违约金与惩罚性违约金的涵义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作一检讨与重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职业打假人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案异判和类案异判的具体司法实践情况,对存在于其中的争议问题进行对比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司法判例中的举证责任分析和规制困境分析提出明确“消费者”含义、定位职业打假人身份、确立职业打假人适用范围及赔偿标准等相应的解决建议及对策,以期对规制和完善职业打假人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提供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媒体报道上海法院叫停"职业打假"。此前,上海法院曾先后受理类似职业打假人以普通消费者名义要求商家赔偿案件100余件。2004年3月15日,上海法院就此类赔偿案件明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该项制度在救济受害人、惩戒加害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吸收和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探讨惩罚性损害赔偿建立的必要性及利弊分析入手,基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有必要在消费、特定侵权、故意犯罪的附带民事赔偿领域和妨害民事诉讼领域建立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仅在于对受害者的赔偿,而且还在于对加害者的惩罚.通过对加害者的制裁,来实现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仅运用于权利义务明确、责任分明的行为;在运用时注意区分主观对错;在恶意侵害方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相当程度的后果时才能运用;在赔偿过程中,应使赔偿额度足以收到惩戒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有法律基础上,要通过明确商业秘密的性质;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本学科、本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国际发展前沿的概述和分析 人身伤害法医医学鉴定主要包括:(1)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主要为司法机关"定罪量刑"提供事实证据.(2)人身伤害致残程度鉴定,主要为司法机关审理民事赔偿案件提供事实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