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确立和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突破口,开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呈现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通过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前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启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三十年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一决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建议,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广大农村共享改革开发的成果,本文分别分别从基础教育、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产业模式和循环经济建设五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农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据统计,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57倍扩大到2005年的3.22倍,特别是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5.
朱鹏 《活力》2006,(3):58-58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和乡镇企业发展这两大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地提高了。但是,我们在仔细分析中国农村经济情况时发现:农村几千年来所具有的小农经济特征没有多大改变,2:8的城乡人口结构比例没有改变,农民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深层次体制性矛盾。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30年研究思索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村的率先改革给经济僵化和沉寂的中国带来了生机。农村改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且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示,为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为此后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村综合改革(以下简称综改)工作因2006年取消农业税,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因民而生,其根本目的就是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层综改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秉承财政部门"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把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好做实。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综改部门成立八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初期的"三改革一化解",到现在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乡镇财政所日常管理,今年,中、省提出着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机制四项制度创新,可以看出,综改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围绕“一号文件”精神,不断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事务农民办的传统理念和制度安排,加快了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开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纪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10周年。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第三次重大的农村制度变革,它的最大功绩是取消了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终结了城乡二元税收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在我国治国安邦的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一改革,特别是亲身经历了2005年陕西全省免征农业税的决策过程。如今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心中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一是由于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太小,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二是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太小,限制了农业资本投入,使得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农民、农业和农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命脉所系。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财政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涉及农村政治、经济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村的收益分配关系,能够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进入而立之年。5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今非昔比。其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改革开放,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没有争议。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更是让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促进了农村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江西省樟树市主打2009年新农村建设升温战。该市近期的目标是尽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此,樟树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充分利用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取得良好发展的有利条件,精心搭建了兴农舞台。市乡两级抽调千名干部组成工作组下到各村落社区,紧锣密鼓地联唱了一台“五进农家”新剧目,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指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加快改革和发展,既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各行业、各地区普遍采用裁减员工的做法来应对,此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杨大壮 《经济界》2003,(4):83-85
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现实,重视和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扎扎实实地进行农村小康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增进公平正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始终将其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正>政策的感召、生活的导引、市场的拉动、科技的驱动,使亿万农民创造了乡镇企业,成就了乡镇企业在农村区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异军突起"。在我国改革开放32年的历程中,乡镇企业的改革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村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镇人口近80%,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乡镇企业。到2007年,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方总数的29.13%,比197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农民致富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