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自张骞出使西域打通连接中国、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古丝绸之路"以来,在经历海洋贸易冲击的没落后,几经浮沉,如今以亚欧大陆桥的面貌,重新活跃于世界经济版图,成为全球贸易的大通道。"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中国社科院中亚问题专家孙壮志指出,陆路交通的一体化进一步改变陆地文明式微的现状,亚非欧国家展开更活跃多元的经济交往,合作领域从过去的人力、能源、矿产等,纵深拓宽到现在的技术、投资、金融、服务,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13,(19):9-9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时提出.中国可以与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刊》2007,(3):6-6
在富油的海湾地区和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之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显著增强可能重新决定全球经济的格局。“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流量达到了新的水平。“新丝绸之路”是中世纪全球主要贸易通道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前,连接亚欧大陆的著名商贸通道“丝绸之路”穿越中亚地区,带动了沿路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但随着其他交通渠道的兴起,这条承载了无数人财富梦想的“黄金道”逐步走向衰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亚区域内各国地理相邻、经济互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贸易投资往来更加频繁,互利合作活动不断深化,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以来,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魅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又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高到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闪光点。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战略要地,是开展向中亚、西亚及欧洲贸易的重要关口和经济连接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给新疆纺织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资讯     
新丝绸之路重开全球商务走廊在富油的海湾地区和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之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显著增强可能重新决定全球经济的格局。“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流量达到了新的水平。“新丝绸之路”是中世纪全球主要贸易通道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经对经济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程中海  罗芳 《经济师》2008,(5):277-27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中亚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中亚各国已经成为兵团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文章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对外战略.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定量评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发现推进新丝绸之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实施,能减少或消除各参与国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量化评估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纺织业、纤维作物、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制品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会给各参与国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长期看会引致产业结构改变.有关结论将为我国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对外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经济导刊》2006,(12):7-7
2006年11月13日,世界银行公布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长正在激发非洲经济发展活力,促使其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迅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经济正在亚洲和非洲之间构筑起“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曾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古代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如今,最多时每周会有3趟渝新欧列车沿着张骞和他的后继者开辟出的丝绸之路呼啸而过,源源不断将中国的产品带到了中亚、欧洲,现代的“新丝绸之路”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的大动脉,也是现代东西方经济贸易融合交流的大通道。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若要大力发展经济、贸易、旅游等,必须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征信文化。在当前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征信文化建设正在探索实践之中。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尚有诸多难点如征信文化价值观的确立、征信文化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等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4,(13):84-85
最初的丝绸之路是一系列的古代贸易路线,现在,中国正在重塑“新丝路”,并力促整个地区中的贸易关系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在这条穿过中亚抵达伊朗北部,穿过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将欧洲作为终点的丝路上,中亚地区是第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将研究范围界定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中亚经济带,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资源供给与需求、我国商品不良信誉认知对中亚各国不良信誉的影响,剖析“中国制造”面临的多维困境,通过设计政府作用、定位适宜程度的判别标准和梳理我国政府已做工作,提出在三个层面应对不良信誉。在“社会声誉良好”指标层面,对内提升产品质量,对外采取声誉弥补与危机机制以分别应对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拓和声誉修复的困境;在“成本经济”指标层面,选择适宜的出口产业和产品解困产业失衡、出口商品结构落后,并利用技术创新解困成本上升;在“回报合理”指标层面,走品牌创新之路解困自主品牌缺失,并着力应对贸易争端解困贸易限制加剧,以争取合理回报。  相似文献   

17.
董莉 《经济论坛》2014,(8):143-148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框架下积极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这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应。首先,中国对中亚地区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其次,促进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带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制约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成员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不完善、大国博弈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低等。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商贸旅游独具特色、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由于“东联西出”的独特区位优势,现已成为连接内地的与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陆桥沿线城市的日益密切的合作交流,使我们相互间增进了信任和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今后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乌鲁木齐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开创了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应进一步完善贸易和投资合作机制,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力,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业和能源领域务实合作,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构建利益共享、安全稳定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领域的新挑战,构建“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弘扬“丝路精神”,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范围,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心联通”。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