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场所,因而建设好城市社区,提升社区应急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文章鉴于社区应急治理的基础性地位,从韧性社区的角度出发,试先学习国外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相关成就,并对我国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面临的基层治理短板进行制度、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进而依据我国国情,通过4个方面着力完善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韧性社区应急治理:逻辑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完善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提升社区应急治理效能,韧性社区建设是其重要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归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从社区组织、制度、技术、设施和主体等五个方面对韧性社区应急治理进行分析,并基于全周期管理意识,提出我国韧性社区应急治理体制优化的策略选择,通过建设韧性社区来补...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出发点,也是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风险,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论文从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展开论述,重点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廖丹子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60-65,81
安全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公共产品,社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公共安全产品的供应能力是衡量现代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当前各种复合性灾害、危机与风险使得社区安全面临愈加严峻的考验,加强社区民众防护工作日益紧迫。社区民防是个全新课题,构成了当前城市安全建设的新路径。杭州市社区民防探索经验,为城市安全目标指引下进一步深化社区安全建设提供了新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对应急冷链供应链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强其供应链的韧性,基于应急冷链及供应链韧性特征分析,建立了应急冷链供应链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测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改进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构建了应急冷链供应链韧性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内三条应急冷链供应链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的影响因素而言,应急组织的管理能力对应急冷链供应链韧性影响显著,虽然所研究的应急冷链供应链韧性性能良好,但仍存在优化的空间,提出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信息共享系统、优化采购和库存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W市16个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社区韧性结构体系及其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由组织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居民韧性、技术韧性五个维度构成,表征了克服风险情境中超大城市治理负荷的应然能力。然而,实践中超大城市社区应急治理往往面临社区自治体系超载、应急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制度运转欠佳、集体行动力发散、数字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梗阻。完善社区应急组织的整合性、强化社区应急设施的平衡性、增强社区应急制度的协调性、激发社区居民应急的行动力、提升社区应急技术的智治性,是构建社区韧性体系,保障超大城市善治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构建包含20个指标的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将博弈论组合赋权及物元可拓方法引入韧性城市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对济南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韧性建设水平为Ⅲ级,但有略偏向于Ⅱ级的趋势,且济南市的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维度韧性水平较低。因此,济南市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其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日趋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巨大风险挑战,传统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转向强调能力建设、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并呈现出治理重心下移趋势,社区在风险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面向风险的社区治理问题,目前有风险治理和韧性研究两种差异化的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其进行了成果梳理和研究重点分析,以及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进而提出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风险特质,积极开展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将社区的风险治理与韧性建构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的四个观点如下:第一,风险性(脆弱性)是现代社会和城市的一大特征;不确定性是现代城市灾害的另一特征,现代城市公共安全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局。第二,安全与健康是城市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亟需高度关注城市公共安全和韧性城市的发展。第三,韧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城市风险管理机制,毁灭性风险可能是"黑天鹅"或"灰犀牛";建立和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预防系统、应急反应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第四,建设具有可持续特征的韧性城市系统工程;韧性建设与韧性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韧性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进涛  熊强 《经济界》2021,(2):30-36
城市韧性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社会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这篇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及其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工程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武汉市2008-2017年城市韧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模型对武汉市城市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1.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复杂的多灾种、交叉性公共安全风险。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安则新区安。建设韧性社区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造韧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和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视角,剖析韧性社区自适应、网络性和多样性三大基本特征,进而提出由"设施环境"、"成员自有资源"、"制度及组织环境"、"经济及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本"组成的社区韧性资源系统。预测雄安新区未来"新建社区"、"搬迁社区"和"既有社区"的韧性资源特征,并从五类韧性资源的建构与整合入手,提出"基于城市微循环营造设施环境韧性"、"合理布局与统筹社区成员资源"、"智慧化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韧性评估机制"、"加强经济韧性建设与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打造社区自适应能力提升内核"等雄安新区城市社区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是城市地铁安全、可靠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复杂系统理论导入分析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通过对我国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加强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建构九大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灾害管理体系中,社区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点之一.针对目前社区灾害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灾害管理社区化机制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从社区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应急队伍的建设、防灾减灾的规划机制、信息机制和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灾害管理社区化机制的建设,促进城市灾害管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于社区抗震韧性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研究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学界关于地震建筑物应急疏散评价的研究较少,且以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为主,方法单一.本文通过查阅40多篇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151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调研进行预分类,从社区抗损害性,社区疏散能力,社区环境承载能力三个方面构建社区抗震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洪涝韧性治理体系的智慧化转型与实现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许莹  段宁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119-126
城市洪涝灾害的韧性治理是提升城市洪涝风险应对与快速恢复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相关研究多限于空间建设与治理技术方面,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智慧化运营等研究较为少见.从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管理碎片化、工作界面不清晰,组织协同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针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政府智慧化管...  相似文献   

17.
增强城市韧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回顾我国城镇化历程,城镇化质量并未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升,韧性思维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既有对干扰及灾害事件的认知,强化灾害防控综合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等方面.展望未来,城市韧性研究不仅要重视评估城市安全防灾能力,而且应加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判.为有效增强城市韧性,应从提高城市生存韧性和发展韧性两个维度入手,健全社区/村庄灾害防控机制,编制城市安全韧性规划,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保障新型城镇化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空间存在的关于人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现状问题,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韧性理念的相关研究,将韧性城市的概念付诸于社区空间,从社区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设计上实现韧性建设,以此提升社区空间应变力。结合武汉市后疫情环境下光谷青年城社区空间现状,从公共空间布局和环境构成出发,以多功能、灵活性的空间布置和模块化、应变性的设施设计实现社区应对环境冲击时的动态平衡,完成社区韧性构建。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活力单元,在发展建设中同样具有应对和抵御环境变化的重大责任,在后疫情环境下,构建韧性社区是对该类突发性灾变给社区空间带来的影响进行及时缓解和调整,以此保障社区系统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任治国  王滨 《价值工程》2011,30(21):295-295
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既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平安城市的需要。本文对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韧性对城市安全发展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本文选取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重维度的城市韧性逻辑框架。同时基于此城市韧性逻辑框架,系统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稳步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建设路径: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绿色美丽珠江三角洲,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深化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