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澜 《广告大观》2004,(7):114-1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发生着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的持久较量,在国际品牌将许多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引进来的情况下,本土品牌在学习跟进中迅速成长,得到了迅速壮大,不但掌握了许多国际化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开辟了适合中国市场特色的许多新的实战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广告》2011,(5):52-56
3月18日,《经济学人》主办的“中国企业国际品牌战略论坛”在京召开。中外企业领军人物,品牌专家,共同对《经济学人》信息部的白皮书《创造品牌价值——新兴亚洲企业必经之道》进行了各抒己见的解读。本刊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巧克力市场起源于20世纪的5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每年以10-15的速度在发展.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成熟的巧克力市场来说,中国的巧克力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竞争相对并不是非常的剧烈。目前中国的巧克力市场品牌高度集中,以德荚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占据了中高端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翠萍 《大经贸》2009,(9):92-93
2009年8月8日对于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第三届中国品牌节就在这一天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中国品牌节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  相似文献   

5.
国际知名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代表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世界级民族品牌,我国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连锁与特许》2006,(10):66-67
由于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以及为过剩的资金找新的出路等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些需求正在演变为对选择和购买成功的海外特许经营品牌特许权的渴望。然而,一方面投资人缺乏寻找合适特许品牌的渠道和信息,另一方面掌握的特许经营知识、法律和再授权的技巧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7.
8.
9.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转入新态势:在外资和本土金融机构双方既对立又互融的竞争中,外资金融机构面临把国际品牌中国本土化的问题,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金融界高层和相关领域专家就外资金融企业如何在中国发展品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遗传密码。品牌响亮了,企业就精神了,品牌垮台了,企业就倒闭了。塑造品牌的过程就是企业强身健体的过程,就是企业拓展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4,(7):139-140
沟通:“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智慧的头脑。当充满智慧的头脑在一起碰撞时。我相信奇迹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12.
孙锦礼 《大经贸》2007,(11):84-86
中国企业重销售远超重品牌 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成为企业公认的竞争与扩张的利器.品牌战略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14,(9):103-103
最近,P&G决心要把手上的品牌缩减,然后集中投资在真正重要的品牌上。我不会认为这就一定是谁谁谁的问题,充其量是P&G逻辑被重新挑战,而且这种事情在很多国际品牌身上都可以看到。如果问P&G的问题,也可能是问,国际品牌这些年的问题是什么?“了解消费者”和“引领消费者”“了解消费者”一直是国际品牌的强项。如果国内品牌准备一个产品上市期平均是6个月,在P&G这样的公司则可能是18个月。和P&G客户做一个商品,四年前就开始做一堆调研,从消费者行为到购买行为,从产品概念到广告概念。中国客户则比较粗暴些,他们不管调研只管结果,所以我们只有凭借过去的经验和碎石子调查,在这个成熟型商品的范围内做出几种不同的概念,衍生出几条影片,从报价到拍片大概只有一个月。但拍出的影片却也异常成功,市场反应很好。  相似文献   

14.
王峰 《粤港澳价格》2004,(12):42-45
真正能够生存发展并且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必然是少数深受消费者喜爱、竞争力雄厚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5.
超市,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60年代前后在世界各地开始普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美国、法国、德国、泰国、英国等国家的超市相继进入中国大陆。眼界初开的中国消费者惊喜地发现,超市与司空见惯的商店不同,可以在里面自由地挑拣商品,将看中的商品放在塑料篮或手推车里,然后去商场出口处的收银台结算,不用再看营业员的脸色,自己真的成了购物上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03,(4):22-25
面对世界的尴尬 有资料显示,世界上平均每人拥有我国生产的1双鞋、2.8件服装、1.7米布,每两人拥有1顶中国生产的帽子、1条毛巾和1双袜子。然而,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很少,尤其在加工贸易中,基本是贴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国家电网”以1116.42亿元的品牌价值首次登上榜眼位置,成为本次评估中仅有的品牌价值过千亿的两家中国企业之一。与上届相比。“国家电网”品牌价值增长了667.47亿元,增幅接近150%。  相似文献   

18.
王婧 《中国品牌》2011,(7):104-105
面对国际品牌的质量问题,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在国外质量好好的,到中国就"水土不服"了呢?难道国际品牌有地域歧视吗?  相似文献   

19.
《现代商业》2013,(4):8-9
亚马逊中国日前宣布,将在服装频道上线国际品牌馆。目前,知名设计师品牌素然,户外品牌Mountain·Hardwear,及高端包袋品牌Coach等均已入驻亚马逊中国。亚马逊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即将上线国际品牌馆,将在现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选品品类,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球领先的服饰及箱包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20.
于长江 《品牌》2006,(2):26-27
当前的国际市场是科技与品牌的竞争,拥有多少名牌产品,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国际品牌建设的经验来看,韩国、日本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即建立起国际一流的国际品牌,并由此带动了本国产业的全面提升。而中国企业却忽略了品牌建设,成为为跨国公司代加工的生产基地,从而不能获得品牌带来的巨额利润。企业全球视野亟待拓展。未来在于国际,中国需要拥有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品牌如何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