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结合的具体方式有板块式结合和渗透式结合.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中,必须采取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是以大量消耗知识为特征,与此相对应,社会财富分配的轴心也由资本转向知识,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按知分配不同于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应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知分配并存,而其发展的趋势将是按知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单大明 《经济师》1998,(2):36-37
完善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单大明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正式宣布打破传统社会主义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中两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二的关系是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本将致力于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按资分配对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逐渐提高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由于居民收入差距与分配方式密切相关。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比较,我国现在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个人主观能动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社会地位、收入在短期内就已经差距扩大。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可以在长期上扭转这种两级分化的社会状况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中并没有按生产要求分配的内容。但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这一问题已不容回避。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形成,但按生产要素珠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种类形成的原因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仍有待探索,这既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也是今处理论界有等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 ,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改革措施能否顺利实施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我们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进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 ,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 ,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特别是按要素分配观念的确立 ,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文章分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以及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条件、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文章分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以及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条件、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文章分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以及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条件、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层次性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内涵,并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分配规律,应纳入按要素分配的范畴,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共同进行生产活动时获得补偿与积累的规律;按劳分配是对具体劳动力的补偿标准,属于按要素贡献率分配的范围,是微观经济活动层次内的一种分配规则。在此基础上对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衡量有效劳动的标准以及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及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逻辑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兼与周为民、陆宁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展开分析,可以看出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并不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而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分配规律.它是存在范围更为广泛、本质层次更高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的"马克思条件"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具备.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统一在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当中的.我们只能在这一基础上来研究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按劳分配制度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的新突破,是对按劳分配制度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深化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分配问题历来多争,本文主张应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的思想上来。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三种分配方式,既具有历时性又具有共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挥并应用原著思想,能够设计出符合实践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三位一体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朝栋 《经济经纬》2003,23(3):8-11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是十六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创新和发展,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经济理论难以证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实现内在结合。事实上,价值创造过程中生产劳动出现了社会化、层次化和科技化的趋势,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离开了人的活劳动,生产要素就不可能自动实现优化配置,生产劳动就是处于社会生产总系统中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配置生产要素的行为,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它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进行分配,与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相似文献   

20.
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起来看,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惟一公平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并最终要以消灭它为目标,当然这要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实现,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这不等于理论教育中可以回避剥削和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