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影 《魅力中国》2014,(12):286-286
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就是要进行成功的采访,通过深入的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精心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那么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些采访体会。  相似文献   

2.
鹿存强  李雪 《理论观察》2005,(6):139-140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所广泛运用。然而,隐性采访如果在采访活动中运用不当,将会引起新闻侵权和新闻官司。因此,要严格隐性采访务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制作播出关;加快相关立法等,使隐性采访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更好地为新闻报道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姝  郝凤阁 《理论观察》2005,(1):108-109
采访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时代的发展,使少儿节目逐渐改变了过去纯文艺形式,向新闻性强、信息量大的综合板块节目转型,因此,采访已经成为少儿节目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新闻报道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而对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采访对象,少儿节目记者更应注重熟悉儿童心里,把握好采访技巧,以便顺利获得写作的一手素材。  相似文献   

4.
牛翠翠 《魅力中国》2009,(22):352-352
新闻采访是决定新闻传播内容真假、深浅的基础。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的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事新闻采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哪里有新闻。新闻写作的好坏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线索。在新闻界广为流传一句格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才能获取鲜活的材料。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稿件,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是必要的前提。一、何谓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线索是介入新闻报道的前提,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对于记者来说,若是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  相似文献   

6.
许静瑶 《理论观察》2010,(6):178-17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名记者首先应该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和沟通,讲求采访的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轻松的交谈氛围,从而为新闻稿件的编写以及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提问的成功与否,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事件真相;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的时候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很好的交流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近年来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访问技巧和访问艺术,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包括: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针对采访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缩短和采访对象的距离;如何做笔记和记录;尊重所有被采访者等几个方面。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艺术地运用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张崇  王镝 《理论观察》2001,(3):85-85
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础性工作,如果采访这项基本功扎实、深入,记者的工作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相似文献   

9.
庞燕 《魅力中国》2014,(27):273-273
从地方电视台的长远发展来看,新闻采访不仅有助于地方电视台更有效地完成时政报道的主体构建,同时对于新闻栏目的品牌化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新闻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主要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新闻采访,因此,为了确保新闻采访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采用高效的倾听技巧和提问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认真分析了我国新闻采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技巧与提问技巧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世凤 《理论观察》2011,(3):173-174
新闻怎样才能“新”?这是新闻记者经常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闻的“新”主要取决于采访、写作和发布的速度要快,即迅速、及时。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新闻珍贵处的主要保证。时效性越强,新闻性的作用和价值就越大。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佳音  李黎 《理论观察》2003,(6):104-105
新闻记者在采访前不但要摆正新闻事件的立场,还要摆正自身的立场要明确采访的方式途径,做好采访前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对提高新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晓冬 《魅力中国》2014,(5):308-308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本文着重论述观察在采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潘娟 《魅力中国》2013,(23):330-33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神状态,做到一触即发,召之即来。同时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或与事件同步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只有如此,才能较大程度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真相。新闻工作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烨 《魅力中国》2014,(18):268-268
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基本方式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新闻采访与报道的基本方式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制约.延安时期红色新闻的采访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采访。这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定采访所取得的经验是新闻采访的宝贵财富,对于记者的采访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场采访报道是最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新闻报道形式。也是电视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新闻记者应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机会,做好每一次现场采访报道。现场报道对记者的新闻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采访记者,都应该具备高超的现场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庆 《魅力中国》2008,(2):19-20
一般来说,任何新闻报道都是新闻记者、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足人在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由此可见,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造成新闻失实、侵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知道,好的新闻报道虽动情却不煽情。如果记者只有感情而不进行理性思考,对事实出现错误认知,其情感也随之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宣泄不良情绪,其报道就可能失之偏颇,给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多方面造成消极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新闻采编工作实践,认为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何雯 《魅力中国》2010,(7X):85-85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往往有多重层次的涵义。一般来说,在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主旨之下,客观性原理可以分成原则要求和执行手段两个层面。后者也就是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真正实施使用的手段和技术,我们通常称之为"客观报道"。  相似文献   

18.
论时政新闻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政新闻与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它直接报道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及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等等,所以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政策性,内容上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对新闻记者有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透视能力,必须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必须有强烈的新闻感知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吕彦青 《魅力中国》2011,(21):140-14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海棠 《魅力中国》2014,(6):322-322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的传播桥梁,他们担任着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党政喉舌,是群众声音的传播者。我们通常所指的新闻记者往往是指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然而,新闻记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构成不同,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个人因素与认知偏见,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倾向,会导致新闻报道内容失实、失真或被歪曲,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记者的认知偏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