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的非正规金融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源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缺口。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形成特点,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疏导策略———即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业的限制和农村市场准入,完善监控体系和法制结构,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在目前黑龙江农村经济中,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协调,农村资本外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建立利率模型,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现状出发,试图为控制农村资本外流提供一种选择机制,从而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60年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转制成本,保证了整个工业发展的大局,但却带来农用资金外溢、金融机构缺失、金融环境抑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制度转化问题,建议通过强制性变迁与诱导性变迁相结合的转制方式,实现政府主导向金融功能主导的转化,探索建立新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这对于深化金融制度的协调性、金融组织的创新性、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需求是金融制度得以确立的基础。农村金融必须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照搬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规定、办法,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取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离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在西部地区农村一直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弥补了正规金融对西部地区支农力度的不足,极大地促进的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长期的制度约束及未能得到有效监管也使得农村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使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并成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决策者和监管当局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掌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资金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需求有着与城市金融需求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进行。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发展农村金融组织、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7.
金融需求是金融制度得以确立的基础.农村金融必须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照搬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规定、办法,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作为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而目前农村金融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着诸如服务功能弱化、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服务环境差等问题,因此,为了使农村金融适应新农村建设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必须为农村金融构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制定法律法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变迁,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性的特点,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已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因此,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出现有助于满足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的要求;同时,面对不同的金融需求时,金融组织也应考虑做出何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村金融制度主要由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及一般商业金融构成,其在运行中具有“需求追随型”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有效结合、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等特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应借鉴日本农村金融制度,全面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改革进程,合理发挥政府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呈现出新的需求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呈现出新的需求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创新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从农村融资的供需角度对非正规金融的活动现状及内在诱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村金融部门发展模型,比较分析后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并不是简单地对正规金融的拾遗补缺,而是与正规金融相并存的必要、的融资制度安排。最后提出五项建议,以期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用发挥的制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谌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10-112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轻农村,重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呈现需求抑制和供给抑制并存的特征,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信贷供给逻辑,通过打造农村资金供给的回流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发展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审核监管以及风险保障措施,才能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加强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持政策以及准入试点等方面回顾了已有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认为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农村合作金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重构农村合作金融进程中,制度规范是其良性发展的前提,这包括避免行政化和商业化两个方面的内涵。本文认为重构农村合作金融,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民主管理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扶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提供便于农民贷款的合作金融担保形式;扩展合作领域与内涵,从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扩展,从生产领域向销售领域扩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需要金融帮扶,但资金从农村净流出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本文以马克思对土地制度的论述为基础,结合土地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金融资本赖以附着的载体的实际,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和和金融需求供给模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对农村家庭投资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农村家庭投资,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农村金融反贫困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借贷博弈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仅依赖正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优势和供给灵活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为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短期应确立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以合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中期应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融合;长期则应建立农协,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和金融机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金融体系下,金融资源逃离农村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历次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既忽略了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也忽略了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因而效果不佳。试图在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体系金融发展中具有较多的不足.农村的金融资金渠道较为狭窄,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却极其巨大,因此这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制约的状态,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标准,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效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国家经济战略拓展目标,提高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经济发展建设水平,从多个发展渠道改善现有经济标准,帮助更多的居民增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扩展内部需求,提升综合发展经济变化,实现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