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深圳特区自1980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十年的里程,这是艰苦创业,奠定基础的十年,是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深圳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深圳特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到1989年底止,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82亿元,建设各类房屋面积2,206万平方米,开发新城区61平方公里,建成初具规模各有侧重的8个工业区、1个科技工业园、50个住宅区,6个港口,1个直升飞机场,5个出入境口岸和城市道路,广深铁路复线、铁  相似文献   

2.
<正>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广东谈到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时指出:“要大力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当前特区的一项紧迫任务”。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特区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特区已基本完成了外延的经济扩张过程,即通过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来推进经济规模的发展,跨入了主要通过结构转变来促进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个地区的结构转变可以被定义为: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而发生的需求、生产和要素使用结构的全面变化,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走向高级化,优质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历史已证明,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它既是增长的因素,又是影响增长速度的因素。因此,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这一观念,已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对特区来说,结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比的一阶段的经济的外延扩张,更具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陈述 《特区经济》1996,(3):47-49
<正> 一、深圳特区信息产业的现状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现有信息机构2800多家,从业人员约1.3万人。早在1992年,深圳特区制定的《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到2000年,信息业产值将达到4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深圳经济特区信息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1.7%提高到2000年的4.6%。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建设与信息机构自身完善综合效用的产物,深圳特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现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 1、信息机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企业类。深圳特区信息机构分别为事业、企业、社团、驻深机构和大众媒介等五大类。从目前发展状况看,企业类信息机构发展最快,也最具活力,是深圳特区信息产业的主体,这与内地的信息机构以事业类为主大相径庭。 2、信息服务范围相对集中于经济领域。深圳特区的信息服务涉及科技、经济、金融、法律、安全及人民生活等领域。但作为信息服务业,主要是围绕金融、证券、投资、房地产、劳务、人才和商品供求等经济领域,范围相对集中。科技信息服务没有经济信息服务活跃。 3、外商越来越重视对深圳信息业的投资。深圳的地缘经济优势已引起外商的重视,开始投资深圳的信息业。外商的介入,不仅为深圳快速发展的信息服务业提供了资金,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手段的现代化和信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26日,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20周年纪念日。 20年来,我省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行特事特办,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向市场经济,着力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指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厦门特区可望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8.
9.
从世界经济特区的演进看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宇 《特区经济》2002,(10):33-34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演进 经济特区也称经济自由区或自由经济区,是主权国家或地区实行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异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0.
杨立勋 《特区经济》2000,(10):18-20
领袖的关怀 历史的召唤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过去的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20年,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亲切关怀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出版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以来,经过20年的努力,深圳的出版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走出了具有特区特色的独特发展之路.全市出版业完成了从小到大、从粗放式发展到优质高效转变的过程,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两个效益较明显,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出版事业体系和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3.
易全 《特区经济》2001,(5):20-22
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未来战略走向必须建基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世贸组织基本宗旨及其各项规则上,在WTO的马拉喀什协议中,明确阐述了世贸组织协议成员方基本宗旨:“承认其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城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符合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不平凡的15年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奠基、初创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基础、铺摊子,创造必要的投资环境;1986年至1989年为发展成型阶段,主要任务是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发展外向型经济;1990至今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建设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15年来,深圳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总体经济实力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5年来,深圳特区发展创造了闻名的“深圳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35.9%,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99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达3.57万元/人.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335万人口、255平方公里建成区、638亿元工业总产值、3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002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317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新兴的港口城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  相似文献   

15.
1.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含义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在1981年中央所规定的《十条政策性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它的“特”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进一步总结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市委市政府和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9月12~14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深圳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兴办的经济特区,也是实践邓小平理论的试验场,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深入推进,深圳正向向全面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是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所取得的巨大成离,就得益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深圳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依赖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将为深圳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首先,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资源。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任何国家单纯依靠本国的市场和资源发展经济,很难取得效果,只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和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深圳在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补自身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时机,深圳能否建立一个既公正又富有效的社会市场机制,关系到深圳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由此,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一幕。30年间,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本文对于理论界关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将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概括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詹其柽 《特区经济》1997,(10):19-20
<正>经过16年的发展,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已形成的基本模式在理论上可以概括如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依靠外引内联促进经济开发,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旅游业和农业,在面积广阔的地区内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外向型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20.
<正> 经过15年的发展,商业繁荣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199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221.14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70倍;全市零售商业网点1994年发展到6.3万个,比1979年增长了52倍;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有183个,各类专业性和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发展到37个;作为零售商业的载体,商场门店发生了质的变化:连锁店发展到76家,继名店、专卖店之后还崛起了仓储式的平价商场,使深圳商业原来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的格局,向一个多层次、现代化管理的购物环境转化.可以说,深圳的商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且有特色的商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