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8,(2)
文章将影子银行分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分别测算各自的规模和增长率,并量化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在对内部影子银行、外部影子银行、银行体系稳定性三者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向影响,外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长期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均为负向,但是内部影子银行的影响更显著。最后分别针对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艳 《时代经贸》2013,(4):33-33
银行会计工作在银行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主要是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起到核算与监督。做好银行会计管理,对于推动银行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反之则可能让银行蒙受巨大的资金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这种可能性就是银行风险。因此银行风险状况是与银行会计管理密不可分的,因此银行必须积极的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内控措施,规范会计行为,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的产生。本文首先论述了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就如何加强银行会计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杜兵 《经济论坛》2009,(13):125-126
银行内部审计是银行自身为实现稳健运营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银行监管是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对银行的外部监管,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本文从两者的共性分析入手,指出了银行内审成果中可供银行监管利用的部分,提出了银行监管部门使用银行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的世纪末评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英国《银行家》杂志一年一度推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被视为评估世界银行业和各家银行综合实力的度量计。1999年7月号公布的按照一级资本排列的1999年度“世界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名榜,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对全球最大1000家银行综合实力的评估。《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主要考虑每家银行的综合实力水平,包括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规模、银行经营稳健状况、收益率及其他综合指标。进入这次排名的银行分别为:欧盟国家的317家银行、美国的182家银行、亚洲(不含日本)的146家银行、日本的116家银行、欧盟以外欧洲地区的84家银行、中东地区的74家银行、拉丁美洲的55家银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6家银行。  相似文献   

5.
自银行诞生以来,资金管理工作就成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它不但支撑着银行的整个业务体系,又时银行的其它业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银行资金管理是银行经营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优化银行资金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银行资金管理模式的一般模式出发,提出了银行资金管理一般模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银行资金管理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1.强化并表监管和集中度风险监管机制,弱化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会转移到传统银行体系。因此要通过监管措施在识别传统银行支持的非银行机构基础上加强这类机构业务的合规性,有助于对影子银行传递给传统银行的风险的识别,增强  相似文献   

7.
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与存款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失败退出会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加剧,增大了银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出现问题时,总是由银行监管机构指定一家健康银行接管问题银行,这种几乎由国家承担全部损失的银行失败退出处置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完善银行退出机制,减轻银行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8.
银行跨国并购中风险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峰  曹圣希 《财经研究》2004,30(5):57-64
从银行跨国并购与银行并购的比重来看,银行跨国并购远远不是银行并购的主流模式。不过2000年以后,银行跨国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无论从总风险还是系统风险的角度来看,都没有证据证明银行跨国并购会直接暴露或增大两国银行的系统风险。银行跨国并购不会破坏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也不会增加国际银行业的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弥补银行监管真空、提升银行监管能力、改善银行经营水平,银行压力测试成为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热点。该文基于银行压力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流程,介绍了银行压力测试在宏微观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而对银行压力测试的优势和缺陷进行简要评述,对完善我国银行压力测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3家主要商业银行15个绩效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家银行在银行规模因子、银行人均效益因子、银行安全性因子、银行成长性因子、银行盈利性因子诸方面的表现,并按照特征值加权给出了各家银行的绩效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力拓展银行的中间业务,对客户金融需求实现全方位彻底的解决,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扩大银行业务领域、创新银行新业务、巩固与发展银行传统业务的趋势所在。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提升银行的公众形象,这也是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最有意义的地方所在。本文首先从几个方面对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其次阐述了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各国政策性银行也处在变革之中。本文总结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法国德夏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印尼人民银行以及日本、韩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做法和经验,明确指出走商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是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实选择。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早已开始,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必须坚持"一行一策"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从长远来看,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目标是组建一家政策性金融集团。  相似文献   

14.
银行的影子业务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指银行近年来所主导的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银行通过银银、银信、银证、银保等之间的合作而形成同业资产或负债,这将使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2009-2014年16家内地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的影子业务规模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影子业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银行的影子业务发展初期,银行间通过风险共担(risk-sharing)确实能降低系统性风险,但随着银行的影子业务进一步发展,银行间通过风险传染(risk-contagion)的金融加速作用而增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7—2018年30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首次针对不同方面的银行风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详细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但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2)银行集中度的上升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不显著;(3)集中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随着银行集中度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更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且会进一步减弱银行风险承担。本文采用不同的银行集中度变量并涵盖多种银行风险衡量指标的实证结果均稳健。进而笔者基于实证结果,在银行风险防控方面对政策制定者及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索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35-336
影子银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而言正向影响更多。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介绍,着重分析我国产生影子银行的背景,阐述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影子银行发挥积极作用,规避影子银行的消极作用,最终使影子银行“阳光化”,纳入监管范畴,发挥其作为正规银行体系重要补充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银行具有资产软约束与负债硬约束的特点,当存款人与银行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缺乏了解,银行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发生挤兑倒闭和传染性银行危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为防止系统性的危机发生,如何选择公共安全和公共保障,如何尽到最后贷款人职能,实施拯救危机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对称与银行危机的生成银行挤兑和传染效应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存款者难以确定银行资产,特别是银行贷款的质量,一旦银行倒闭,存款者只能等到银行被清理之后才可获得其存款资金,…  相似文献   

18.
宓丹 《财经科学》2005,(5):58-63
本文在总结银行监管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指出银行监管的目标由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特别强调银行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银行配置资金和转移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应建立目标体系观,增强对银行效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贾丹 《经济论坛》2010,(7):150-153
银行体系脆弱性是由高负债率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一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高低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和银行治理两个层面。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银行危机,在银行危机"传染效应"的作用下,对本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基于银行脆弱性和危机理论,分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机理及其现状特性,提出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防范银行危机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段九利  郭志刚 《经济问题》2008,342(2):103-104
银行关系管理是对银行与公司双方合作关系的全面管理,涉及银行提供的和公司所需的全部信贷和非信贷服务.银行管理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价格审查、服务银行选择和银行关系审查.纵观银行关系的发展趋势,我国必将步入银行业的卖方市场,廉价信贷时代一去不返.对于企业而言,处理好与银行的关系将是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