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实证研究结论是:政府是土地价格.楼盘价格.房地产供直等经济现象的操控者,当前房地产监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都应归于地方政府政策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控制着最重要的资源——土地,是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庄家”,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轮房地产投资大潮扫遍全国,所有人都抱定了地价只涨不跌的信念,这与当初日本房地产——金融泡沫破裂前夕的整体社会心态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投资过热说”源自一个误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形成“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看法,一般都是基于以下的数据和理由:“房地产的供给严重超过需求。新房屋的供给量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参见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关于中国经济与房地产的若干篇文章。如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09:38证券日报,以及BUSINESS.SOHU.COM,  相似文献   

3.
上海房产价格飞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4年来,由于过去几年的上海房产价格持续快速增长,有很多经济学家相继发表言沦称:上海的房产市场具有泡沫。例如: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上,这个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中国也在其中,而上海的房产泡沫化程度最高。2004年11月8号,摩根斯坦利董事总经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制度—行为—绩效(ICP)范式的分析框架,该文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基础、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冲突及其行为表现、房地产市场中的绩效。研究发现: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紧张决定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行为的内生性,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更倾向扮演"利益者"的角色,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绩效。未来制度设计中应坚持市场化、制度化方向、民生导向,通过健全市场约束机制、重构财政分权体系、优化政绩考核体系等手段,实现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从角色紧张走向角色协调。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14,(6):43-45
正有"空军一号"之称的谢国忠断言:"房价将在阶段性下跌和反弹间徘徊,房价2012年下跌,2013年出现明显反弹,2014年将是又一轮下跌,之后又会有一轮反弹,但反弹幅度将远小于2013年。其后还会有一轮下跌,市场将最终在2017年或2018年触底。"在房地产的舞台上,每逢异动,都会引发春天派与唱空派的一场恶战。唱空派以谢国忠、易宪容、牛刀等为代表人物,其中,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又有"空军一号"之称。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房价快速上涨,完全是房地产开发商、国内外炒作者、地方政府恶意推高的结果,而外资炒作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严重祸害。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压力,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基于F市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2004-2007年F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房地产收费的增长情况及其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7年F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房地产收费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房地产业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在F市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高,但建立在房价上涨过快之上的财政增收是不可持续的.应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采取相关措施来破解地方财政对房地产业过度依赖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的重要产业,其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0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众多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房价仍然居高难下,政策调控的预期目标并没有实现.作为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房地产的价格跟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分析了高房价背后地方政府的所获得的财政收益、政绩收益以及寻租收益,指出地方政府的"经济人"本性会驱使地方政府做出种种有限理性的行为,推动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9.
尹中立 《时代经贸》2005,(11):62-64
自2003年以来,学术界对房地产泡沫的分析屡见不鲜.但触及房产泡沫产生机理的论述却并不多见。本文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无懈可击的分析,带我们直击房地产泡沫根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制度基础,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基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泡沫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市场的失灵的情况下,就必须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控引导市场,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税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它对于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在地方财政体制中一直处于辅助地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行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亟需对房地产税制进行改革,其目标应定位于通过完善相关税制,确立房地产税在地方财政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益贫式增长的重要工具,其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中国转型时期实现益贫式增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探索当前政府“双轨制”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财政基础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0年省际公共财政支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明显的资本化倾向;地方财政支出比中央财政支出更易于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经济适用房项目支出不仅没有能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提升,反而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继续有效推行“双轨制”房地产发展模式,就必须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鼓励地方政府有效地开发和提供政策性住房.  相似文献   

13.
批判     
《经济》2004,(11):17-17
房地产泡沫正加速破裂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央行坚持不加息的背景下,房地产业热钱涌动,潜在投机者纷纷加入历来最大的泡沫,令房地产业上演最后的疯狂。未来,通胀加剧,加上FED加息,几个月内泡沫就会破裂,而不是一年。他以上海为例,指正在重蹈1997年香港、1990年东京的覆辙。上半年,重庆境外流入房地产业的资金达1.2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倍,其中不少是借人民币、外币的贷款利差套利或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一旦人民币升值,将促使更多国际资本涌入,加剧本已过热的房地产泡沫,引发新一波房地产泡沫危机…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的行为则是抵制中央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并且为了取得成功常常采取变相抵制措施。最后,本文分别针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够达成合作博弈,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需求变化及其影响,考察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剖析了政府行为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得出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谋"、政府未能有效抑制的投机性需求是形成中国房地产泡沫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月刊》2012,(3):139-139
2月9日发布,5天之后被紧急叫停。这是安徽芜湖发布的一个地方楼市新政所面临的遭遇。这套被解读为变相放松房地产调控力度的楼市新政,一经出台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年前的佛山到今天的芜湖,每一次地方政府迫不及待的房地产松绑尝试,都遭遇到了再次被绑。  相似文献   

17.
2004,有很多大事发生在这一年,对房地产历史来说,这一年是不可忘记的。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一些人,即使他们的辉煌终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历史同样也会记住:他们,左右了中国房地产的2004。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取东中西部代表性的省份广东、湖北、陕西,分析三省的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改革当前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出让制度,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安全和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涉及住房消费群体、住房投机群体、开发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利益群体,各方力量的互动、博弈关系异常复杂。文章从"市场力"这一概念入手,从博弈论的视角对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利益群体进行剖析。通过对"主升力"、"主降力"和"平衡力"三种地产博弈"市场力"的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房地产市场不对等博弈的有效对策,就是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回归。  相似文献   

20.
李媛 《新经济》2009,(1):8-8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因利益集团的抵制屡遭化解,时至今日,那些巴望“居者有其屋”的民众只能奉行“改变不了房价,改变自己”的信条一了百了。而在房产交易量打破“金九银十”的神话低走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各地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渲染救市和消费的好处,如“消费爱国”、“购房爱国”等高论更是大行其道,大有“房者,国之大事”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