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樊纲:民营企业要敢于打破垄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中国经济要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结构的调整。这个结构不是简单的产业结构,而是产权结构。要在产权结构调整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意味着应该千方百计调动千百万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帮助国民经济保持长期活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产权改革的重点,但这不仅需要机制和环境的保障,更需要民企自身做大做强,敢于去参与打破垄断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2.
拉加德:欧洲应暂缓财政紧缩
IMF总裁拉加德11日建议欧洲国家可暂缓削减财政支出的步伐,将主要政策目标转向保增长。这和该机构10月上旬连续发布的关于经济、财政和金融的报告建议吻合。鉴于该机构对财政紧缩影响经济产出效果的重估,她认为,欧洲国家政府如果再盯住财政赤字目标已经不再是明智的,因这会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目前, 相似文献
3.
樊纲:不需要再回到两位数增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十三五”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是化解金融风险、避免经济波动。过去十年当中两次过热遗留下大量的后遗症——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如果把这些问题基本清理干净,又实现稳定高增长,且经济增速保持布7%,到了2020年基本达到人均GDP11000多美元,接近12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跟美国的比例大概为26%,这意味着我们又上一台阶。所以,不需要再回到两位数增长了。 相似文献
4.
楼继伟:“营改增”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财政部长楼继伟:“营改增”不仅是完善税制的重要措施,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营改增”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和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企业层面看,“营改增”强调和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平:多数省份经济增长目标过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表示,全国多数省份把经济增速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小年:企业家在经济转型期不可断粮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我们改革红利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到。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将在长期的低增长环境中运行,因为目前的经济增长放慢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7.
吴晓灵: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目前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候,经济增速回调是必然的,不宜轻易变动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乌日图:下一步当倚重消费和分配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务院最近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把调整结构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乌日图说:结构调整有很多方面,从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我认为要下大的决心,下火的力气解决投资与消费比例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樊纲:软着陆已经在进行中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目前就凤凰网记者提问您觉得中国经济现在是否存在硬着陆的风险?樊纲回答说:软着陆已经在进行中了,谈什么硬着陆?去年这个时候谈谈硬着陆还有点道理,因为那个时候还有点过热.现在软着陆已经进行中了,现在反倒谈硬着陆. 相似文献
10.
巴曙松:香港需要找到新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再平衡过程,国际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中国通过加快企业对外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势在必然。香港需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内地新一轮改革和经济转型中找准定位,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着力打造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服务、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及时抓住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并一跃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也给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认为,在外部经济条件相对低迷的状况下,中国要实现今年乃至更长远的经济增长目标,不能完全依靠消费,还是要依靠有效的投资,这样增长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蔡昉:“十三五”期间GDP增长仍可保持7%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日前在“中日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研讨会”上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长率逐年下降,但是可以通过改革创造新的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樊纲:就业问题需要在经济增长中解决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今天,我们依然要强调经济增长,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全球的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也有很多不平衡。所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这样的不平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8亿的劳动力,目前我国仍然有30%到35%劳动力在农村地区务农。同时,不仅仅在农村地区,30%到35%的人口的收入主要还是和农业有关。正因为此,我国整个平均收入水平还很低,还会有大量劳动力不断迁移到城市。但仍然有1/3的人口是依赖农业和农业生产,所以我国需要发展。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 相似文献
14.
林毅夫:经济仍存“二次探底”可能“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 相似文献
15.
林毅夫:我国经济增长韧性较大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虽然我国经济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但仍育很大的增长韧性和回旋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许小年:中国经济需结构性调整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并不乐观。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学家理解周期性衰退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辜胜阻:浙商不应该冬眠而是要冬泳;刘亭:顺势而为,顺势而起;钟伟:最坏的时刻过去 最好的机遇降临;包纯田:危机中,浙商要有战略选择;索罗斯:中国经济较乐观应争取更多话语权;金良顺:企业要量力而行;郎咸平:投资别跟基金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改革的金科玉律,金融改革必须有助于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李扬认为,金融本身是一个服务业,是虚拟经济,无法自我评价。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效,要看其是否有助于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李扬看来,未来影响最大的五类实体经济现象为:中国经济减速,人口结构发生趋势性转折,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危机长期化,新型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林毅夫:中国有可能将8%的增长潜力变为现实增长率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面对外部周期下滑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很大,政府的财政状况和民间的储蓄率很高,尚且有3.4亿美元的外汇储,在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只要采取必要的反周期的积极财政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可以稳定在年初预定的7.5%的增长目标之上。 相似文献
20.
如果春节后四万亿财政刺激方式能够出台,能够把经济拉回到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那么2009年的经济增长数字,应该能够达到8%以上,甚至于9%。—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政府在春节前要启动房地产市、汽车市场和股市,逆转大家的预期。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