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30多年间,浙江人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流动,在全国各地经商务工办企业,谋求异地发展,形成了“浙江人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据来自全国29个省级浙江商会的不完全统计,600万省外浙江人不断“开枝散叶”,在省外共创办各类企业26万多家、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省外浙江人在全国投资总规模超3万亿元,其中从浙江输出的资本约1.3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邹毓喆  陈敏 《经济论坛》2010,(11):106-108
近10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东西合作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问题。浙江人历来有漂洋过海经商、走南闯北创业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人口跨区域流动受到严格限制,但仍有一大批浙江人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务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浙江人"走出去"投资创业成为独特的浙江经济现象。浙江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形式参与西部大开发,逐步形成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浙江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朝伟  李明罡 《经济纵横》2005,(8):F002-F002
“浙江省有一句俗语,叫做‘能睡地板,能当老板’,我本身就是一个修鞋匠出身,这足以说明劳动岗位是不分等级的。正因为浙江人能吃苦、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浙江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迅 《经济》2004,(4):70
在浙江人李书福施展精妙的财技,让吉利汽车在香港资本市场买壳上市的同时,保定的魏建军将长城汽车直接推上香港主板。李书福是知名的公众人物,魏建军为人低调 与南派势力的浙江人风格迥异,保定人是沉默的操作者,很少说话,也很少跨行业、跨地区实施购并,他们孜孜不倦向全中国销售他们认可的汽车——廉价、实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6,(11):28-30
浙江人精明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浙江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同样,浙江人的节约资源成效也位于全国前列,并且在坚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能源利用率高,废物充分利用,利用垃圾发电,用废煤渣生产砖,既充分利用了废物,又发展了经济。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一组最能反映浙江循环经济工作成效的数字。节约能源方面,2005年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约为0.9吨标煤,为全国的73.7%。节约用水方面,2005年全省万元GDP水耗约159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节约用地方面,通过园区清理整顿,全省园区总数由758家减少到拟保留的111家(已通过审核94家)。建…  相似文献   

6.
房跃 《经济咨询》2004,(2):41-42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普通老百姓创造的,它源于浙江人独有的经济慧眼。在浙江,这双慧眼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7.
嘉兴人陆兴东说自己是个典型的浙江商人,"我们浙江人做生意比较稳,有时候还有些保守,不喜欢太张扬,总是小心翼翼地做事情."  相似文献   

8.
杭钢,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简称,杭州人乃至浙江人早前心中的骄傲,曾与长广煤矿、衢州化工等同为浙江工业的重要代表,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忘却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浙江:生意经中糅合着“哈佛”的精深与市井的俗白浙江位于太湖以南,东濒东海,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大省,商业发达。浙江人,特别是宁波人,素有商业传统。在旧中国大上海的生意场中,宁波人是精明且实力雄厚的劲旅。当代又有温州人擢起。浙江商人的经营风格、生意技巧、市场智慧在全世界都出了名,有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韩国生意人,在与浙江商人打交道后,对浙江商人的生意经非常佩服,他说:“读懂浙江人的生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5,(7):24-25
浙江人历来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到全国各地修鞋、弹棉花以及走街串巷鸡毛换糖,“做着别人不愿做的事”;90年代,他们拿着掘到的第一桶金,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办了“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路”等,“做着别人不敢做的事”。那么,新世纪以来,这些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几百万浙江商人,又在演绎怎样惊心动魄的财富故事?在外浙江人经济体现出哪些新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寒冬”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纪德 《经济师》2009,(2):211-211
浙江是中小企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小企业的沃土,2008年的“寒流”给这片沃土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给中小企业带来严寒。然而面对严峻考验,浙江人将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2009年政府和所有企业家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焦然  徐机玲 《经贸实践》2008,(10):39-40
苏南模式一直是浙江人的关注点,自本刊今年第九期刊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苏南经济缘何“抗震”》一文后,不少读者来电希望看到更多此类报道。本刊为此从本期开始再选编这两位记者有关苏南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赵晓飞 《新经济》2006,(3):40-46
有一人说,浙江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人们甚至用“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来形容浙江企业的活力。“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形成超前市场的浙江意识,同时也创造了浙江创富现象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经贸实践》2005,(4):25-25
浙江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要素缺口对工业影响日益增大,近几年,我省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3年以来,我省拉闸限电损失量连续两年占国网公司的54%和49.7%,成为全国用电最紧张和拉电损失最严重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浙商最近在外“大手笔”不断。 浙商签685亿大单投资昆明 昆明市招商引资团今年在杭州举行的项目推介会上,共向浙江企业推介了涉及工业、商贸物流、污水处理、旅游等行业的17个投资项目,当天累计签约内资685.55亿元,外资9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发展壮大我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希望广大龙头骨干企业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发扬浙江人“四千精神”,坚定信心、顽强拼搏,苦练内功、勇拓市场,努力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7.
赴杭州参加"2009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期间,北京老字号代表团一行,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巡视员韩雯、北京WTO事务中心主任邓洪波、时代经贸杂志社总编辑刘英奎等人拜会了杭州市委副秘书长赵宏生(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谈起自己的挂职体会和对浙江人的认识,赵宏生副秘书长感触良多,滔滔不绝,聆听者为之动容,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大省,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浙江乡镇企业得不到国家计划分配的原材料,逼得浙江人走遍全国收购废旧物资,走出了一条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之路,使我省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为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19.
据《关于促进省外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互动发展的调查报告》显示的信息:浙江省目前在省外投资创业者超过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0%以上;创办企业超过26万家,投资总额近4万亿元。其中在西部创办的企业最多,为6.3万家,浙商人数也最多,达到190万。  相似文献   

20.
陈东 《大陆桥视野》2006,(10):68-68
一位浙商曾这样自豪地说:“如今到欧美旅游,你不会说英语没关系,能说温州话说不定比英语还管用。”他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真实地反映了浙江人对世界市场的开发程度——而这一切成功足迹的背后,浸透了浙江商人不怕吃苦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