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彬 《商周刊》2011,(4):64-65
从炒股、炒汇、炒楼,再到如今的炒金、炒玉、炒钻石、炒翡翠,在投资意愿和闲置资金的双重推动下,一些“另类投资”应运而生,不少原先的藏品变成资本追逐的投资品,更有原来的工艺品变成了炒家热捧的升值品。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翡翠这种高档玉石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身价大涨,着实让大家见识了一场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城镇住房价格持续恶性增长,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指明了政府未来的工作方向。把握“房住不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学习借鉴新加坡组屋政策,务必把“房住不炒”这一政策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牌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我们对品牌的建立和品牌的创新还要摆脱认识上的误区。 品牌不是炒出来的 有些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外部包装上,对自己的品牌做名不符实的虚假宣传。有些机构热衷于“评”,“炒”名牌。其实一个最简单、最朴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市场经济 ,让人觉得越来越“神秘化”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的浪潮当中 ,决策者、经营者每天都得面对扑朔迷离的信息 ,面对真伪混浊的项目 ,面对能言善道、目的迥异的投资者 ,稍有不慎 ,便可能“大意失荆州”。如今的一些人爱“炒”。为达到上项目目的 ,把要上的项目吹得天花乱坠 ,什么“技术独特”、“填补空白”、“效益可观”、“专利产品”等等。几番漂亮的“千言万语” ,几本印制精美的可行性报告 ,着实让人感动一番、激动几许 ,结果 ,原本紧张的资源落入“爱炒者”之手。市场越是“神秘” ,越需要决策者明明白白、清清楚…  相似文献   

5.
“麦当劳”设在哪里,“红高梁”就种在那里。 一场由河南“红高梁”引发的中外快餐大战争被首都新闻界“炒得火热”。 连日来,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不惜版面、标题,惊人醒目:  相似文献   

6.
费常泰 《经济》2006,(5):78-80
在短短11个月之内,希尔顿被三炒“鱿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朗讯、施乐、可口可乐等公司总裁纷纷被“炒”或辞职,正在暗示其他惊魂未定的老总们:许多事情和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8.
温州商人向来以“精明强干”的形象“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常常成为话题的中心。就在“温州炒房团”的新闻还为人津津乐道之时,“温州炒煤团”的出现,再次把温州人推向舆论的浪尖。  相似文献   

9.
王华兵 《生产力研究》2005,(11):255-257
温州模式是被我国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温州遍布全国的“炒房团”、“炒媒团”、“炒车团”等所导致的民资大量外流的现实、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以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关于“温州模式将要在25年~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得温州模式的相关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媒体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怯步”乃至“温州模式正日暮途穷”等各种评论不一而足。学术界也对温州模式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在综述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同时,对温州经济为何如此引入关注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够澄清大家对温州模式认识上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3,(26):80-83
跨界投资商业地产接连受挫,集团内部饱受诟病的“独裁”管理制度,父女之间企业经营理念的冲突。还有今年炒得沸沸扬扬的“遇袭门”事件……面对外界种种质疑。娃哈哈一直保持沉默,不予回应。  相似文献   

11.
炒客凶猛     
张初 《新经济》2010,(1):64-67
即使风雨飘摇,中国楼市依然能肆意狂飙,“炒客”的身影在这场资本大战中异常醒目,尽管千夫所指,他们依然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12.
顾列铭 《新经济》2006,(3):28-29
今年2月25日,40多名温州商人组团来到北京参加“投资北京——温州企业投资洽谈会”,在“炒房”、“炒煤”之后,国企,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下个涉足领域。一般地说,温州资金进京,三类企业将是资本“瓜分”热点:一是和轻工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三是改制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3,(23):81-81
苹果公司在前不久发布了手机新品iPhone5s,打破了只有经典黑白两色的传统,加入了香槟金色。之后,该颜色在中国网络上被调侃为“土豪金”,“土豪金”iPhone最贵的时候甚至被炒到1万元一台,这种“不计成苓、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让人联想到很多暴发户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消费现象,“土豪”也成了描绘中国暴发户们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14.
李峪  王薪图 《经济改革》2011,(12):60-61
“周庄掌门人跳槽乌镇!”,2005年3月1日,一起特殊的人事变动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隔多年,周庄掌门人韩俭康谈起当年的“跳槽风波”,哑然失笑。“我当时真的是很欣赏他们的理念。”这个被韩俭康看好的理念,后来演变成了名动江湖的”乌镇模式”。  相似文献   

15.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徐工并购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资并购案,在这背后触动的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层的矛盾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程远 《经济》2011,(8):118-119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对车企人事变动炒得很热,在企业看来,“这本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变动,太正常不过了,为何媒体要大惊小怪”?感到“很不理解”.特别是北汽、上汽两大国企流出的人数相对较多,且比较集中,有人以此推论,出现了“本土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7.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7,21(7):51-51
最近半年了,从媒体恶炒的“熊猫烧香”开始,到最新的“AV终结者”,媒体、公众、网络上吵得风风火火,如此如此厉害之类的。我只是默默地下载下来,加以研究,然后归类,最后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此类东西,根本毫无技术可言!  相似文献   

18.
“套”效应     
2000年的5月,好事不断,悬念连环,令人想起一个字“套”。悬念是套,有些好事可能也是另一种“套”。 好事由“五一”长假开幕,人们先潇洒了7天,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也火了一把;紧接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于5月8日开幕,所谓“会展经济”又炒得炎热;5月19日中欧达成中国“入世”协议,标志着  相似文献   

19.
季红  刘畅 《经济导刊》2003,(5):77-79
品牌的创新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我们对品牌的建立和品牌的创新还要摆脱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外部包装上,对自己的品牌做名不符实的虚假宣传.有些机构热衷于“评”、“炒”名牌.其实一个最简单、最朴实的道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名牌是“评”出来的,也不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余丽 《经贸实践》2011,(5):56-57
眼下在温州,玩PE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和当年“一窝蜂”的办企业、“炒房”、“炒能源”如出一辙,转向股权投资的温州资本总额在千亿元以上。据了解,目前在温州注册的创投公司有300家左右。仅温州就有1500亿元资本进入创投领域。自2009年开始,以往冲劲十足的巨量温州民间资本遭遇了空前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