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煤电纵向规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认为,我国煤电产业链受到内生的纵向外部性和外生的需求强波动性的影响.政府在对其制定规制政策时必须基于这两种特性。同时,在评价规制政策有效性时需要以产业链整体效率为基准。本文归纳了7种煤电纵向价格规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链规制”的概念。我们认为,将对电价的规制延伸到对电煤价格的规制是现阶段我国煤电产业链价格规制的最优选择。这不仅可以解决煤炭纵向价格双轨制带来的矛盾,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确保规制延伸的有效性,本文还对相关辅助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电荒"每年都发生。究其原因,现在社会上有三种观点:建设滞后说、"逼宫"阴谋说和体制弊端说。"电荒"是个现实问题,但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电荒"是个经济现象,却是个伪命题。"电荒"的本质属性是煤电产业纵向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煤电双方利益诉求完全自利,煤电冲突激烈发生不可避免。在渐进式电力改革策略约束下,建立利益共享下的新型煤电纵向关系,是缓解"电荒"的可行之策。但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根据两个产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化程度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形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煤电纵向关系不仅仅是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博弈关系,应放眼整个煤电纵向产业链条,全面调整煤电纵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及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主要因素,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又决定了分工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不同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可以实现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与整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移动通信业新一轮重组完成后,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均着力于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抢占竞争优势.而随着移动通信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和复杂性的加剧,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移动通信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主要考虑产业链各参与者之间的组织模式与利益协调问题,运用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的有关理论讨论不同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下的均衡解和产业链整体缋效,并利用Slapley值法合理协调各参与者的收益分配.最后,通过计算和仿真模拟比较不同组织模式下参与者的个人效用和产业链整体绩效,讨论分析参与者的博弈选择和产业链的稳定性均衡.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对电厂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产出量(生产业绩),同时,还要看产出与投入的相对关系(生产效率)。在一定负荷及其他运行条件下.通过对电厂机组各经济指标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机组进行控制,对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燃料费用、减少发电成本、提高电厂竞争力都是非常有利的。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煤电联营企业机组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价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资源呈现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建国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一直占三分之二以上,并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保持其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由于煤炭行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能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提高了资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而且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费对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及其后续事态的发展将影响能源的地缘政治和对能源安全的认识,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要正确看待各种不确定因素,保持与世界各国政府和国家石油公司的紧密联系,做到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和互惠互利,共同营造世界和平与经贸合作的平台.未来1 5~20年,中东、拉丁美洲、里海地区、俄罗斯和西非、北非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地区.国际能源贸易量将继续增加,管道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能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将深入进行,能源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合作将加强,相应的技术创新将继续取得进展,能源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长极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背景,进而证明上海和浙江共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是一个二元空间而更近似于匀质空间,接着用浙沪间产业转移的案例证明两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极化--扩散”,而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从要素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上海和浙江区域经济关系应该属于邻域渗透型的区域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美国和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力波  华民 《国际石油经济》2008,16(1):32-37,45
2002年至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特点包括:1)油价持续上涨的周期长,上涨幅度大;2)油价上涨与美元走弱密不可分;3)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对现货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2003-2006年,原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明显弱化的迹象,但是,200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指标方面出现波动,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似乎初现苗头.本文采用一种新的非对称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分析2002年以来原油价格波动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由持续到2002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与持续到2007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原油价格冲击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原油价格冲击对于经济体的影响取决于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原油价格波动与总体价格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总体价格水平的传导机制相对而言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