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企业管理》2010,(3):38-40
当然,李书福的笑容绝不仅因为“便宜”。在3月30日于北京举行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和吉利的另外几位领导一直站立于演讲台。李书福说,这是和西方学的,表示对新闻媒体的尊重。台下的记者调侃说,“吉利很善于向西方学习,猜想以后会从沃尔沃那里得到较大程度的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2.
李书福5年前的转型战略,把“吉利牌”压进了箱底,用帝豪、全球鹰和英伦3个新品牌取而代之。5年后,当吉利打算由“技术”向“品质”二次转型时,李书福决定打开箱盖,重新取出“吉利牌”。  相似文献   

3.
让吉利走上合资之路,这可能是徐刚目前带给吉利和李书福最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因李书福的一句话而顿生波澜。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书福称,预计吉利将完成对福特旗下沃尔沃业务的收购,但由于福特方面的未明原因,谈判已经遭遇了障碍。  相似文献   

5.
铁算子出击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8,(23):98-98
在实现了“造车”梦想后,李书福的下一个梦想是什么?李书福说,吉利要造全世界最环保、最节能、最安全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这都缘于吉利正在经历战略转型,从原来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到现在的“技术竞争”,积蓄继续前进的重要资本。奥运会期间,世界上最经典的伦敦出租车已经出现在北京街头,这已经是吉利旗下的产品。2008年11月18日,吉利熊猫上市。用李书福的话说,  相似文献   

6.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用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天天在奋斗来形容他和吉利的生存状态。这个美丽的追求李书福已经说了快一年,现在他准备拿点东西出来给大家看看。抛弃寒酸、落后的最初形象2007年5月,李书福对外宣布吉利进入战略转型期,但近一年过去了,我们似乎看不到太多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吉利与沃尔沃签订了并购框架协议,这幕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的汽车业并购大戏终于拉开了幕布。2009年12月5日,李书福应邀参加2009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李书福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汽车界,李书福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人物,吉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李书福之引人瞩目,有言为证:比如他说: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吗!比如他说:吉利要做中国的“丰田”!吉利之“特立独行”,曾引来一些议  相似文献   

9.
<正>人总会老去,但李书福希望吉利能基业长青李书福或许松了口气——10月,极氪月销量首次破万。极氪承载了吉利进军高端智能电动车的重任,李书福亲自挂帅,出任极氪董事长。实际上,近一年多以来李书福已经退出多家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继续担任极氪董事长,代表了李书福对极氪的重视。车辆交付一年,极氪从最初的出师不利,到月销量过万,凭借极氪001一款车,在10月新势力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价格更低的哪吒和有华为加持的问界,超过蔚小理。1~10月,极氪累计销量49593辆。在此之前,极氪定下了全年7万的销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吉利董事局主席李书福又创造出中国汽车业的一个奇迹:经过18个月的建设、研发和生产,1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在台州路桥基地下线,从而打  相似文献   

11.
可以把当今做汽车的分成两类,合资的和不合资的。42岁的李书福无疑是后者的强硬代表。带领吉利艰难造车的10余年里,李书福始终高举民族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这两面大旗,并视走出国门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 2004年,吉利出口轿车占到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一半。而在这背后,吉利还有着并购国际汽车公司的惊人企图。  相似文献   

12.
野孩子吉利今非昔比,而李书福口出狂言的习惯却依然不改 2001年10月,登上《中国企业家》 封面的李书福一脸焦容。让他感觉有如 挣扎于“生死”之间的是那张把吉利排 斥在汽车制造业之外的准生证。 当时的李书福是一个拥有堂·吉诃 德式的勇气却不合时宜的人。造汽车、 办学校,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民营企业 不被允许做的。他超然而无所畏惧,但 酒喝高了后也会质问自己“何苦一次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汽车业,李书福向有"狂人"之称.而且,发狂是他的常态. 9月,李书福再次大出风头,吉利旗下5款新车型将亮相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是中国惟一的一家.此前,包括法兰克福车展在内的世界公认的5大车展,中国汽车企业从来没有独立涉足过.而吉利,只是一家进入汽车业不过5年的民营企业.这点,足够使李书福骄傲.  相似文献   

14.
吉利集团董事会主席李书福在10月里做了两次演讲,都和中国与欧盟的字眼有关。一次是在欧洲,一次是在上海。话题的由头,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因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如果没有沃尔沃这杆大旗,以吉利汽车的品牌力量,恐怕没人会愿意听李书福来谈论全球合作和宇宙未来。李书福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里充满梦想的人,从造车开始,不管梦想多么遥远,到目前为止,至少对于中国汽车而言,吉利和李书福的梦想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汽车商业评论》节选李书福在欧洲的演讲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24):204-206
野孩子吉利今非昔比,而李书福口出狂言的习惯却依然不改  相似文献   

16.
首次上榜,草根背景的李书福取代国企大佬竺延风,与胡茂元一起成为本次排行榜上仅有的两位来自汽车行业的企业家,这可谓是对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新变化的一种折射。 论出身,吉利是不折不扣的“野孩子”。从生产摩托车中途转行而来,至今只有七八年的造车史的吉利,在资产规模、产品序列、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都无法与一汽、上汽比量。然而2005年,  相似文献   

17.
吉利临界点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12):66-69
中国最特立独行的汽车厂商和它的老板都处于蜕变升级的关键时刻,但挡在“野孩子”面前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2006年6月6日,北京。6款新车型的效果图摆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和他的随行人员面前,它们是吉利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大家对其中4款的看法都很一致,只在两款车上意见出现了分歧。李书福喜欢前卫、夸张的造型, 这符合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吉利控股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10,(10)
到吉利度过了三个月之后,负责吉利集团公共传播事务的副总裁许国祯在9月向李书福递交了辞呈,理由是在吉利工作并不符合他的个人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的未来出路是在民营企业。民企造车的惟一出路是国际化和出口。”在过去的一年中,李书福不止一次的如此表示。1998年,当李书福正式宣布进入汽车领域申报汽车项目时,他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吉利汽车充当的是汽车业的鲶鱼角色。而如今,他的注意力不仅仅放在中国。如果你问他:“将来吉利会以哪些国家和区域为销售重点?”他说:“全世界嘛!”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2005年,李书福和吉利可以说是斩获颇多。这一年,吉利集团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一年,李书福还穿着唐装带领吉利汽车两…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吉利进入了汽车行业,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在过去近20年里,吉利实现了从低端品牌走向自主创新品牌,从国内市场到亮相国际的发展,在吉利成功的背后,其领导者李书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实践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归纳出李书福演化发展式企业家思想的三大特征:执着前方、坚持前路、摸索前行,形成了一套以“目标界定-实现过程-路径探索”为内在逻辑的企业家思想体系.此外,本文针对李书福企业家思想和吉利企业实践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家思想指导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反馈影响企业家思想,丰富其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