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机构数量萎缩、服务水平低下、金融人才缺乏、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养金融人才、发展西部农村金融等对策建议,以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机构数量萎缩、服务水平低下、金融人才缺乏、金融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养金融人才、发展西部农村金融等对策建议,以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状,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共生、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供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状况,探讨了农村资金缺口的制度因素,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要。造成农村资金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因此,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回顾经济转型中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历程及其特征,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存在产权制度缺陷、组织管理混乱、缺乏市场竞争主体及监管不力等问题,故应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引入竞争主体及监管制度等方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6.
制度范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对经济的核心作用,农村金融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共生、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金融与财税制度和农业产业化制度等经济体制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应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产权制度,深化农村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农业产业化制度改革等配套经济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不同,农村金融需求存在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给"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多障碍.因此,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协调发展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才有利于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关系,提出应协调发展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得到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国家金融机构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两个部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是农村国家金融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农业银行业务面过窄、农业发展银行难挑国家政策性金融重任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力量日渐弱化。应通过重塑农村金融环境、调整农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和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活动等措施提高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和意识形态博弈贯穿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拟合程度决定了农村金融改革过程及其绩效。国家的制度供给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是必要的,但缺乏与农户协商的制度供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制度供给的低效率。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内生金融制度在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作用,辅之外生金融制度,弥补内生金融制度不足。同时要积极培养农户意识形态,推动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融功能与制度结构相统一的视角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在整体、组织结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市场准入退出等功能上存在的缺陷。为此,提出诸如实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多元化、政府进一步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管制、推动一个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建立与“三农”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结构等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太湖县的个案为例,分析了农民的金融制度需求和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及金融制度供求的适应性,比较了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方向的两大类型金融组织。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求不均衡,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是制度变迁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融支持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缺陷,使得金融在为"三农"服务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阐述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监管的创新等方面,对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体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从利率市场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创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的涉农资本市场等角度,为健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小康的关键, 但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影响了金融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认为,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重点是重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 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 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 规范民间借贷,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实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金融创新,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湖北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湖北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具体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有着严重的缺陷。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来说,湖北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农村政策性金融要进行创新,并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同时应完善湖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二元经济下“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村金融改革和深化中,政府主导的支农三驾马车(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也存在若干问题。因此,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求支农三架马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在选择农村金融深化路径时,应该把握目前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在制度上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竞争为基础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农业发展银行存在一系列问题;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农村开发性金融业务基本上处于空白;农业政策性保险缺位;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滞后.这些制度缺陷明显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从甘肃省靖远县农村金融发展和现状出发,从公共经济理论的视角指出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禀赋缺陷的原因,从政策供给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又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本文从金融发展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所遇到的金融抑制问题,并提出进行金融深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明确各金融机构的职责,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正确认识和引导民间金融;构筑农业保险体系,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