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目前两个主要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的立法和实践,发现两国确定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一般法律原则显著不同。在此前提下,在对华反补贴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两个差异:一是在外部基准还是国内基准适用问题上的基本待遇不同,二是价格比较基准确定的具体操作程序不同。但同时,两国在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问题上存在一个共同点,即是否适用外部基准取决于各自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或在同一产品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导向产业认定。这一共同点可能成为其他WTO成员今后启动对华反补贴调查时决定是否采用外部基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反补贴中度量补贴利益的价格比较及其基准,尤其是与反倾销"替代国价格"类似的"外部基准"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4国2004-2013年所有对华反补贴终裁案件800多项可诉补贴项目的统计和比较,旨在为全面掌握中国在反补贴中的待遇现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基本结论是:(1)外部基准对华适用情形广泛,但国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外部基准对华适用频率显著高于内部基准。因此,尽管2016年后中国在反倾销中不再受制于替代国价格,在反补贴价格比较问题上,也非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待遇质的差别,但由于反补贴针对要素市场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外部基准的全面而频繁适用,对中国的影响或许将甚于替代国价格。  相似文献   

3.
频繁采用外部基准计算补贴利益是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中的一大焦点问题。但是,美国调查当局强调,该方法完全依据现行反补贴法,其实施也早有先例,并非仅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通过一系列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典型案例的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部基准确实是其在对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调查中价格比较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受调查国政府通过所拥有或控制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向涉案企业提供贷款或原材料投入是适用外部基准的两类主要情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和美国反补贴调查主要目标国,反补贴中的价格比较及其度量基准,尤其是与反倾销"替代国价格"类似的"外部基准"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文章通过美国对主要国家反补贴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试图揭示外部基准对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基本结论是:外部基准是美国对外反补贴基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准利率(包括贴现率)和上游投入品基准价格的确定;尽管具体方法与替代国价格基本相似,但采用频率低于内部基准;其适用原因主要是:涉案国金融体系的国家垄断、受补贴企业资信不良、涉案产品上游原材料市场的国家或国有企业垄断。  相似文献   

5.
2004~2013年间,有7个WTO成员对中国发起反补贴案件总计74起,中国已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第一目标国,也是遭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本文对所有对华案件,尤其是58起终裁案件的分析表明,10年来对华反补贴的基本特点是:受调查补贴项目广泛、外部基准是度量补贴利益的基本方法、补贴率在同类案件中偏高、中方政府和企业的应诉状况有待改善。而应对反补贴,中国更应从调整自身的系统性和体制性补贴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美铜版纸反补贴案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商务部对"铜版纸案"作出征收反补贴税的终裁,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启示我们,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法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对我国现行的补贴政策、税收和银行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运用WTO的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张洁 《致富时代》2010,(9):258-258
回顾2006年开始的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诉案,论述中美反补贴争端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包括人民币贷款利率基准的确定方式,可抵消补贴的范围和对部分指导性文件的性质认定等方面指出了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的焦点问题,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美国反补贴诉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启用外部基准规则的相关问题是中美之间"双反"纠纷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国内立法中关于外部基准的规定早已存在,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及多边贸易规则所借鉴。美国也已经在对华的"双反"措施中大量使用外部基准,并经常辅以"不利可得事实"证据采信方法以消解外部基准规则的适用障碍。外部基准与替代国价格有明显的区别,但外部基准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较之于替代国价格尤甚,其不仅冲淡了中国在"公共机构"和"重复计算"等问题上所取得的胜利效果,也将使今后中美之间的"双反"纠纷变得更为复杂。中国应尽早重视外部基准问题,从贸易规则、诉讼策略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9.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反补贴是中关贸易磨擦的新热点.同美国主要适用国内反倾销法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同,美国对华反补贴则是"两条腿走三步",即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处理中国的"补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概述,由此引入美国对华的反补贴调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在美国对华反补贴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深层次原因,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角度给出了对于美国反补贴调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337调查阻碍中国产品出口,337调查成为美国对华进行贸易限制的除"两反两保"之外的又一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华337调查具有简便性、歧视性、严厉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并呈现出调查数量上升、专利侵权为主要诉由、涉案产业高技术化等趋势。337调查有其致命的杀伤力,如侵权成立,相关产品将永久地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对于滥用337调查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国应采取建立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做好预警与应诉等相关措施"拆壁破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美国汽车法规的形成背景及历史发展,从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与FM-VSS配套的管理性技术法规、美国汽车产品安全召回法规、美国汽车环保技术法规、美国汽车节能技术法规、美国汽车防盗技术法规、美国联邦机动车运载安全法规、美国汽车合格评定等方面对美国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关注和跟踪美国汽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汽车产品破除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对华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以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为法律依据。由于421条款内容简略,国际贸易委员会必须通过法律解释和创立行政惯例的方式才能对案件作出裁决。在美国的行政领域,行政惯例虽然不是法的渊源,但由于行政程序中"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行政惯例对行政机关的裁决仍有一定拘束力。针对行政惯例受到行政机关高度尊重和确信但又并非法源的特点,中国企业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行政惯例并准备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2005年颁布《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后,将反补贴的国内立法适用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输美产品。贸易救济权是平等赋予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仅仅从规则本身来看,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调查于法有据。但它是在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定势思维的惯性下启动的,是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倡导的公平贸易的精神背道而驰的。规则背后隐藏着贸易保护主义动机的对华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调整及其波动率与中美贸易收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5年1月至2007年9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增加有助于缩小中美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无论长期或是短期,都不能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失衡问题。美国经济增长引致的进口需求是中美贸易顺差和我国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警惕美国经济下滑导致我国的出口下降,进而使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沈国兵 《财贸经济》2011,(9):63-70,135
本文基于分工模式和实证分析探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内向和外向FDI的影响。研究表明:(1)垂直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下游企业、水平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投资企业都会放大关中行业贸易逆差,引发美国上升的行业损害抱怨。结果,美国对华反倾销对这些分工FDI在中国的投资意愿产生不利的影响。(2)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金属制造业、化学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对美出口及其内向FDI产生很不利的影响。2004—2009年中国制造业部门吸收的内向FDI比重出现近20%的:k幅下降,这很好地证实了基于分工模式的理论预测。(3)虽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呈增加态势,但是中国企业并没有积极地采取对美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规避反倾销壁垒,而是选择避税地进行外向FDI。这种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很难形成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继红  姜立文 《财贸研究》2012,23(5):112-120
美国银行法施加于包括银行股东、董事在内的机构关联方特殊的法律责任,是其监管者在监管实践中所创制的监管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及公共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就美国银行股东及董事的特殊责任、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会对中国相关金融监管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美轮胎特保案专家组报告评析——败诉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10年12月13日,WTO专家组对中美轮胎特保案做出了裁决。该专家组报告就中国的抗辩对下列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证:第一,《中国入世议定书》16.1条与16.4条的关系;第二,中国的涉案轮胎进口是否快速增长;第三,中国涉案轮胎进口增加与美国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第四,美国的惩罚性关税措施是否在所必需的范围之内;第五,美国的3年惩罚性关税措施是否超出了所必需的救济时限。本文在上述专家组报告的分析基础上,对中美轮胎特保案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并就该案给中国应对WTO争端解决和国内立法带来的启示作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世贸组织规则中的补贴进行分析,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在世贸组织规则下避开反补贴措施而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