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娟娟 《价值工程》2010,29(34):149-150
C2C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信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交易的安全,促进了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愿,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在分析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后的C2C评价信用模型,并提出了考虑交易双方的历史信用度、交易金额等因素来综合计算被评用户的信用度。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的信用评价体系在防范网络欺诈、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的C2C交易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在信用度计算、各类欺诈行为甄别与惩治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缺陷,导致了信用炒作的盛行、差评敲诈的滋生。文章以国内最大的C2C交易平台——淘宝商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有信用评价体系,指出该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对信用评价体系尤其信用度计算模型提出针对性改进的建议,以更好地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提高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3.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南  汪鑫 《价值工程》2011,30(17):143-144
商业的核心是诚信,电子商务也不例外。针对C2C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欺诈问题以及因为退货规则和信用炒作所造成的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问题,本文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的通过引入退货评价以及将交易金额作为权重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对现有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新的信用评价模型。新的信用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并显著的减少信用炒作对信用评价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C2C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将第四方物流引入C2C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以打破传统的C2C物流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C2C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将第四方物流引入C2C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以打破传统的C2C物流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而我国的C2C电子商务也适应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的C2C电子商务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交易主体不易监管、交易过程无纸化、税收管辖权冲突、适用税种不明确等问题.C2C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具备经济和法律上的可税标准,在现行社会也有征税的必要性.本文将从C2C电子商务的概念、税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税性、税收征管的问题和措施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的C2C的电子商务税法征管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B2C作为新的经营模式拥有强大的存在价值,但社会诚信缺失影响了它的发展。本文分析了B2C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讨论了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社会诚信缺失的影响,对B2C卖方主导的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其信号发送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C2C(customer to customer)电子商务网上个人卖家、C2C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以及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对C2C电子商务网上零售行为征税存在的问题,提出C2C电子商务网上零售税收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探析C2C电子商务物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芳 《物流科技》2010,33(8):99-100
针对现在C2C电子商务发展的迅猛势头,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其中的物流问题。通过整合社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资源,结合C2C平台自身的优势,对如何解决C2C电子商务物流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探析了建立自营模式、物流联盟模式、指定或推荐物流模式和基于便利店支持下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可行性。从而解决困扰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物流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用问题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文章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用评分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有评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信用评分模型,通过权衡考虑交易对方的信用度、交易次数和交易金额等,来计算被评用户的信用度及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日益增多,在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扩大的今天,C2C类型的电子商务用户也随之剧增,从而引出一些C2C个人信用管理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关模型,指出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出C2C交易信用建立的一些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用管理的方法和实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总结得出,将实名制认证、个人信用度评价模型和安全支付控件工具统一结合使用,是当今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对个人信用度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即使对原有的管理体制方法进行了修改,但是对C2C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体系来说仍然不够完善。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交易在信用管理上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个人+公司+个人的新模式(即C2B2C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下的解决方案和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倪名扬 《物流科技》2011,34(4):103-105
介绍了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重视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加强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与其相对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却比较落后,从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前进步伐。目前,有许多传统企业在不够理性、无序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已经迫不及待的纷纷进入了B2C电子商务领域,所以,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B2C电子商务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配送模式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关键。文中以VANCL(凡客诚品)为例,首先对VANCL做了相应的介绍;其次是对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分析;然后是对VANCL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分析以及对全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打造中国B2C的物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实施B2C电子商务的劣势和优势,提出电子商务与我国传统商业相结合的网店末端配送的B2C经营方式,有效突破物流,信用和支付三大瓶颈。  相似文献   

15.
李海芹 《企业经济》2012,(4):121-125
是否应对C2C模式电子商务征税以及何时征税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C2C模式电子商务征税的可行性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对C2C模式电子商务征税有法可依,若对其免税则是对其他经营形式的不公。但同时由于目前社会对C2C电子商务征税缺乏认同,加上我国信息化水平较低,对C2C模式电子商务的税收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在现行的税收体系下无法实现有效征税。此外,C2C电子商务在解决就业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征税会抑制人们利用网络创业的热情,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对C2C电子商务征税应予以暂缓,对其采取扶持策略;切实推进网络实名制,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建立基本信息采集制度;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税收征管的改革;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网络税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守凤 《价值工程》2014,(27):24-26
科技信用是科研活动正常规范进行的重要保障。构建科学的科技信用评价体系,是提高科技信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科技信用评价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信用评价的"4C"模式,构建了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科技信用评价的具体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京虎 《物流科技》2009,32(6):84-87
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估与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和B2B模式相比具有其新颖的特征。文章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依据和特点,最后给出了一种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京卫 《物流科技》2007,30(5):76-79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有技术手段、交易成本、市场习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没有建立符合国情的电子商务信用机制模式。在电子商务概念己经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尽快解决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本文就电子商务信用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C2C模式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相关的税收征管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引出我国和国外现阶段C2C模式电子商务征税的现状,分析面临的困难,通过借鉴国际社会对其实施的不同征税管理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解决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整体思路和相关具体建议及解决对策,以期对促进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完善国家相关税法条文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民数量的规模性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以B2B和网购为主要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作出了可观贡献。探索在C2C网店购物中的消费者偏好是衡量影响网购过程的主要方式。商品的可信度、商家的信用依赖度以及商品的辅助信息是决定C2C过程中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