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有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用分值权重累加法和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了义马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体系中的五大系统因子进行了权重评价分析,发现该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为智力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发展系统及相关因素;讨论了优化义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准则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它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包含资源价值、景区环境和旅游条件等3个准则层因子和13个子准则层因子的云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观赏性、休闲性、环境质量等因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及其它原因,德州市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山东省其他市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环境状况几方面;在对德州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4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德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以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各系统可持续与协调兼顾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榆林市12个县域有关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榆林市区域发展可持续性与协调性进行评价。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榆林市各县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县域系统综合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结合榆林市域与县域发展实际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价可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弊端,使评价方案中各因子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等更加科学、客观。利用两种方法建立了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资源的自然赋存情况主导了资源开发的价值,"价值属性"反映了地质遗迹资源的科普功能和开发效益,"开发条件"也是资源质量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同时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对研究区岩溶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的结果与实际相符,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入手,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层次上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认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总体上较好,主要吸引因子比较突出,环境因子方面需要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4个方面提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结果表明:伊春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断上升的,其中经济支持系统上升较稳定,社会支持、环境支持和生态供给系统较波动,且木质产业、科技与收入、污染治理、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向非木质产业转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素。文章从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力、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实力以及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实力3方面构建贵州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农业投入、对现有资源未能进行很好保护以及缺少可持续发展思维战略。文章针对贵州省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完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为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运用AHP分析模型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不高的结论。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和人口5个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和载体、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和实现形式来谋求少数民族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若干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成为突出重点问题,在实际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行中遇到各种因素影响使其难以实现。文章通过大量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构建城郊农村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分析,提炼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表明,在构建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环境资源是影响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河南省栾川县为实证对象,发现栾川县经济、社会生活、资源、环境等4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增长速度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栾川县近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水管理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中,通过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三者的最合理发展方式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三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科技和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结合南方丘陵山区山多、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并咨询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构建了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实证,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2000—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10.2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0.78。[结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影响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社会,它对总体目标贡献了66.48%的障碍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贫困率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维亮 《水利经济》2005,23(4):1-3,60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从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禀赋现状特性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方面6类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山西省地市级行政区划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并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水平相比,山西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为0.23,表明山西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资源支撑能力,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线,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大同和运城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名列全省最后3位,表明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山西省是最低的,因而在这3个城市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水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资源的 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这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中国的“数字地球”建设将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2体系,满足可持续发 政府决策、宏观调换、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对信息方面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水资源由于自然条件差异而存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可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加剧。相关的水环境系统受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问题。已成为或可能继续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通过分析中国水资源问题和相关的环境效应,根据国情、水情,探索了我国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方式及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