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武局角头通小平钱在<咸丰泉汇>有载,但极难收集.近时泉刊有人报道,定名为"一"字通.山东泉市亦出现约10枚,本人有幸集得4枚.综观其铸造粗糙,品相不佳.现择品相较好的一枚揭示.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16日,泉友在陕西岐山县益店镇集得一枚朝鲜常平通宝背"禁寅"钱.钱径2.7,穿径0.9,厚0.11厘米,重4克.面文楷书直读,背穿上"禁",穿下"寅".此钱系传世品,呈黑漆古色,黄铜铸造.该钱形制精整,字体深峻精美,地章轮郭平整光洁(见拓图).  相似文献   

3.
宣和通宝短宝薄肉通寄郭广穿 笔者前些时候收拾旧藏时,一枚宣和通宝短宝类的小平钱穿孔较大,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5.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盛行铁钱,闽永隆四年(公元942年)铸行的永隆通宝大铁钱,因其首开"年号"通宝"大铁钱"之先河,历代至今传世及出土极少,呈如凤毛麟角,故甚难得,亦倍受历代泉家重视.然而,今所见新旧钱谱对此钱并未录入和揭示,偶见有录入其钱图样者,编著者又对其评价远离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如果将没有审定结论之钱品,或是真伪存疑之品编选入钱谱出版,应只能也必须附加说明"待审定",而不应盲目评级定价.今将笔者对此钱的认识及疑惑写出,诚请专家学者教正.  相似文献   

7.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爱不释手,把玩不已.是钱径24毫米,穿边长7毫米,厚约1毫米,黑漆古兼绿锈.在<简明古钱辞典>中只有一宣和通宝小平背"陕"拓片,且与拙藏不符.是钱后来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才对号入了座,应是枚稀罕的徽宗御书背"陕"异书钱,评定为二级,足见其珍.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10.
在我藏品中五铢"君宜候王"有三种版式,现介绍如下: 五铢钱存世极多,但要想集得一枚真正特殊品是十分不易的,"君宜候王"当属此类钱.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喻战勇 《西部金融》2003,(12):61-62
乾封泉宝铸于乾封元年(666年)夏四月,高宗李治登泰山"封禅"之后,以"乾封"年号铸钱,钱文环读,与开元通宝钱同时并用,乾封泉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8个月后,即乾封二年(667年)正月,李治下诏:"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太宗立极承天,无所改作.今废旧造新,恐乖先旨.其开元通宝、宜依旧施行,为万代之法,乾封新铸钱之钱,令同储纳,更不须铸."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①  相似文献   

13.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 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字口深峻,品相极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5.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第10期<西安金融·钱币研究>上刊登一篇<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文章认为"乾元通宝者必是铸于代宗令乾元大小钱一当一用之后",而且还强调,"这枚乾元通宝,无论其是当时官铸或民间私铸,作为孤品,其文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实际上,乾元通宝钱不是我国唐代钱币,而是越南(安南)仿中国铸钱,国内众多越南古钱币爱好者大都清楚这一点,而且这种钱币在我国时有发现,目前亦不仅一枚.  相似文献   

17.
在本人的"康熙通宝"藏品中,有2枚钱与常见品有异而与江宁府局有关.其一满文"宝泉",直径27.7、穿6、厚1毫米,重4克,此品的面文"通"字为标准的双点方口通(图1),而宝泉局制钱标准版则为双点角通(图2);其他几字也多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3,(10):60-61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マ"头,双点通,"宝"字为"缶"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19.
温苏 《西部金融》2001,(11):61-62
1368年,朱元璋建元洪武,铸"洪武通宝",形制与大中通宝基本相同,即小平、当二、当三、当五、当十共五等.其中小平又有光背、纪地、纪重等. 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版别较为单一,涉及洪武通宝光背小平的研究文章也少.笔者多年收集,得洪武通宝光背小平不少,试用分析北宋版别钱的方法,分析洪武通宝光背小平钱,果然分辨出版别多种,试列于下与同好共商:  相似文献   

20.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御书"淳化元宝"钱,文体有真、草、行三体;另有一种"缩水淳化"数量极少.笔者藏有一枚钱文四字奇特的真书"淳化元宝"钱(见图).径24.6,穿6,厚0.7毫米,重3.4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