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修筑长大软弱围岩隧道的能力不断提高。该文通过对多个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比较分析,探索适合不同软岩特点、不同地形条件的隧道施工方法,介绍了隧道的支护理论和工艺原理,详细阐述了其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在软弱围岩中开挖大跨度隧道的施工难题。为类似情况下的隧道施工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泗烈 《企业导报》2012,(12):250-251
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因其围岩软弱、开挖跨度大、难以控制围岩稳定性等问题,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和风险,如果控制不当,便可能导致大变形、塌方等工程事故。双侧壁导坑法对于跨度大、围岩条件较差、地表沉陷要求严格的隧道比较适用,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微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不需临时支护,并且各台阶平行作业,可保证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也更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文章简要探讨了这两种施工方法的技术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广高速公路白人岩双联拱隧道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境内,此隧道属双连拱大跨度隧道(跨度26米),而且Ⅳ、Ⅴ级围岩占40%左右,需要强支护、短进尺、多断面转换作业,工序复杂。此外隧道个别地段存在瓦斯和岩溶溶洞,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施工措施。基底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及监测技术,均需采取措施进行处治,文中介绍了本双联拱隧道优化施工的处治原则、处治技术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CD法又称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大断面隧道开挖,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成环.  相似文献   

5.
隧道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也越来越多,比如在隧道开挖施工后,围岩的松动将会对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松动区以及衬砌荷载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以IV级围岩为例,并且分析围岩压力和支护之间的压力,从而研究衬砌荷载。  相似文献   

6.
隧道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也越来越多,比如在隧道开挖施工后,围岩的松动将会对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松动区以及衬砌荷载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以IV级围岩为例,并且分析围岩压力和支护之间的压力,从而研究衬砌荷载。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20,(5):181-182
目前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多起由围岩失稳导致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隧道开挖台阶长度过长、初支未及时成环和二衬跟进不及时。为此《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制定严格的安全步距,但受制于施工场地的限制,无法高效的利用机械和人员进行施工,工序衔接不紧密,成本加大。鉴于此,本文介绍一种软岩地区隧道施工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保障安全步距,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开发》2016,(9):70-71
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路河山隧道施工中,隧道局部地质情况复杂,开挖过程中易坍塌。文章主要阐述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加固隧道周边围岩,使隧道开挖通过软弱岩层段时,避免开挖中山体发生坍塌,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及早形成自稳能力,减少隧道复合结构受力,为此预应力锚杆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运量而生,通过锚杆围岩端锚固定于松动圈外,隧道开挖面端施加预应力,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参与支护受力,降低材料用量成本。目前锚杆支护类型理论发展相对完善,但受到施工条件和环境诸多因素影响,在软弱围岩是否适用预应力锚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段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开挖期间,斜井进正洞衔接段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客运专线双线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斜井至正洞衔接段,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本文通过介绍大峪沟隧道1#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法,阐述特殊条件下斜井进正洞的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岗头隧道为昆明市三环(西、北段)闭合工程的工期控制性工程,因工期紧张(12个月),为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一座斜井,由斜井进入隧道左线、再从左线进入右线施工,以增加施工作业面,缩短工期。受工期均衡制约,斜井与正洞交叉里程位于隧道中部,为V级软弱围岩段,本文通过介绍斜井进入软弱围岩正洞施工步骤、工序、支护参数及采取的一些措施,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10):84-86
在软弱围岩施工中,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差,隧道拱顶受不均衡应力和局部性测压力影响,围岩整体容易失稳,隧道变形侵限,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综合东莞到惠州6标浅埋暗挖隧道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由原来的CD法进行改进为上CD下台阶的施工方案,不但降低了沉降变化,还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我局在以后的隧道施工中积攒下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尚不够成熟完善,各工程采用的支护参数等关键性指标差异也比较大。文章以在建的砂子坡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浅埋偏压隧道强风化砂质页岩段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支护状态下围岩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特征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得出了一些支护参数,探讨了隧道开挖期间支护结构的适用性,为实际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尚不够成熟完善,各工程采用的支护参数等关键性指标差异也比较大。文章以在建的砂子坡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浅埋偏压隧道强风化砂质页岩段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支护状态下围岩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特征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得出了一些支护参数,探讨了隧道开挖期间支护结构的适用性,为实际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建厦深铁路红棉隧道开挖断面大,埋深浅,围岩软弱,隧道下穿水官高速、盐排高速及其匝道,施工条件极其复杂,风险系数高,被铁道部列入了"高风险隧道"的行列。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比选和不断优化,采用浅埋暗挖法、贝雷桥以及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开挖、支护,同时,通过监控量测等信息反馈手段,动态指导施工,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5):145-1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公路、水电工程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而在这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程,由于这类隧道工程的稳定性较差,施工的难度较大,从而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某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公路、水电工程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而在这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程,由于这类隧道工程的稳定性较差,施工的难度较大,从而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某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建的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加之软弱围岩本身结构较为破碎且常富含地下水,这种条件下施工的隧道爆破,其施工安全问题显而易见的突出,如果没有有效控制或控制不当,极易发生塌方事故,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本文以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隧道施工为背景,阐述了如何管控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爆破开挖关键技术,以为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杏子山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洪生 《价值工程》2019,38(10):145-147
在杏子山隧道掘进施工时对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采取超前导洞或泄压孔对围岩地应力进行了释放;设置锚杆、喷射砼封闭、预留核心土保持掌子面稳定;设置锁脚锚管、临时仰拱、扩大拱脚等措施避免下台阶落底开挖时坍塌;按柔性支护理念进行初支设计及施工等综合控制措施,确保了软弱大变形围岩隧道的安全、顺利掘进,达到了规范及设计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金龙 《价值工程》2021,40(36):101-103
沈白铁路白山隧道穿越软弱大变形围岩地段,在初支完成后,围岩出现严重变形,多次进行初支的拆换处理,导致施工缓慢.基于软弱围岩的变形机理,提出了软弱围岩处理的理论及原则,从超前支护、掘进、初支、二衬等各环节均采取了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了白山隧道穿越软弱围岩地段施工的安全、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