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速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期待通过多元化的旅游模式来缓解自己面对的生活巨大压力,因此所形成的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型新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将立足于河北省农业环境及特色,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给予合理的展望,并且在对农业生态旅游所形成的相关经济效益上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将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给予较好的策略性研究,同时从相关的理念及经济角度进行剖析,以期待为以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给予优化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薛宏伟 《农业经济》2013,(11):44-45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化农业与区域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针对传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存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不足,旅游产业消费与环境承载力不适应,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从动力机制挖掘、消费者市场开发及旅游产品开发等角度提出社区支持农业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旅游项目,农业生态旅游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持续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如下特点,文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阻碍,其一是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失真,其二是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要适度开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开发高质量的旅游特色产品;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对改善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BOT模式也存在诸如规划风险、道德风险和圈地风险等现实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企业等2个角度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制定严格的BOT协议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绿色生态经济理论的持续完善,乡村文旅产业成为践行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长期以来,赣州市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度较高,在创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以乡村特色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区域生态产业结构体系。文章以赣州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研究内容,详细论述了绿色经济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村创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出游时首选的方向之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生态景区,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长白山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盲目竞争、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这样会为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甚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方面对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以此为依据,为促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制定合理分区,控制客容量;(2)设计旅游活动,减少环境干扰;(3)完善法规建设,注重技术成果;(4)开发旅游产品,突出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业产业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研究阐述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蕴;从明确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定位、产业调控和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理顺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扶持机制建设思路;给出了创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旅游产品和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贵州是生态旅游大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加快扶贫速度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分析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地理优势,结合极值比率、密度系数及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且263%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分布在距离高速公路的1~3km处,同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特有的喀斯特地形特征及丰富的水资源等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组成特有的贵州农业生态旅游。贵州省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极值比率在340~750之间波动,黔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差异最明显。密度指数在250~530之间波动,黔东北地区的旅游人数在贵州省最多。变异系数在100~160之间波动,黔东南的农业生态旅游收入在贵州省最高。[结论]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在地理位置上有显著的优势,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今后应注意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基于当地旅游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旅游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川西地区处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有许多地区甚至处于地震带上,相对于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川西人口密集程度低。川西地区以前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盲目照抄照搬其它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仍旧止步不前,同时还使川西高原的传统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川西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两大难题,因此川西地区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来推动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选择。川西高原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势特点,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等条件,并且国家近几年加大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持,这些都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宝贵资源。川西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符合客观现实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农业与生态旅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同步与协调发展,重新分配了农村资源、整合农村功能,实现了农村产业生态化与产业多功能化,最终将建立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导,带动第三产业,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淑梅 《农业经济》2014,(2):47-48,103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概述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指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优势农产品推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未来农业生态旅游更好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或是生态价值都意义重大;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互为一体、互相提升、互相渗透的结构优势;依据北京市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多区域、多景区、多类型的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开发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13.
张博  李枫 《水利经济》2023,(6):105-109+114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江南水乡城市江苏省兴化市为研究对象,从兴化市特有的水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兴化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困境,指出兴化市水生态旅游存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产业融合效果不佳、乡土文化挖掘不够、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等困境。提出从多渠道投入资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提升旅游产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土文化挖掘,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强化农民主体性地位,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兴化市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路径依赖的河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是二者相互渗透、交叉,不断融合逐步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创新的过程,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能够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尤为关键。文章从路径依赖理论出发,对路径依赖的运行机制与产业融合与路径依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河南农业旅游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闭锁效应,并从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常态应对机制及开发特色产品的角度出发,以此实现产业融合的路径解锁。该文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企业或区域联盟组织,制定常态化的应对机制;开发特色农业休闲产品,引领消费行为等对策建议,以期加快河南休闲农业的融合过程,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伴随农业科技园的完善,为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资源。在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生态旅游成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将农业科技园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深度挖掘农业科技园的生态旅游功能,完善科技园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发挥出其旅游经济价值;同时利用农业科技园发展生态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白西 《山西农经》2022,(10):51-53
旅游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农副产品销售等农业经济相关项目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和农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鉴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各种生产要素缺乏,且当地政府未能对农业经济各项目进行规范指导和统筹规划,导致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分析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规模化经营,科学引导、增加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注重农业相关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加速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总体步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生态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从茶文化概念、生态资源、生态旅游模式着手,系统研究茶文化生态旅游具有的现实意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及其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茶事文化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从三峡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开发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三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阐述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以江苏太湖三山岛湿地为案例,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及低碳经济建设的背景,分析了基于湿地保护的绿色生态旅游、低碳农业、森林固碳、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近期三山岛湿地区域要立足于生态旅游为核心,着力发展湿地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恢复和低碳经济宣教等四大建设工程,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水源、降解污染、探索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有助于消弭城乡二元经济鸿沟,促进城乡社会与经济的统筹发展。研究阐述农业休闲旅游的内涵及其价值;从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科学规划问题、产业链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方面揭示制约城乡统筹式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瓶颈;给出支持城乡统筹式农业休闲旅游的科学规划策略、农业休闲旅游产业链建构策略及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策略等模式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广西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客观事实,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作为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有发展乡村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拥有喀斯特地貌、农业梯田、湖泊瀑布等乡村旅游业发展资源,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出不少闻名省内外的乡村旅游景区。文章从理论(定性)、实证(定量)等2个角度切入分析,结合乘数理论和生命周期效应理论,建立广西乡村旅游业与区域GDP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表现和贡献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旅游产业成为广西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柱,并快速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