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恩重如山     
人生难得一恩师。自从我1992年9月考入四川社会科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以来,求教于恩师张泽荣教授门下,至今已整整11个年头。这些年来,我在张老师手把手的扶持和指导下,从一位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跃上了人生的一个新高度。张老师是我学业上的启蒙者,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二00三年三月初,得知哥哥病重的消息,我带着全家人的重托和祝愿,急匆匆地赶到成都。三月三日早上,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哥哥。我从他的脸上看出他与病魔顽强抗争而显露出疲惫,更看出他渴望尽快康复,投入工作中的焦急神情。我想尽量多陪哥哥一些时间,但仅仅两天,不幸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4日,对我来说是个极不寻常永世不忘的日子。那天阴云低沉小雪纷飞,天近黄昏时雪渐渐大,春寒袭人。18时25分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二哥从四川成都打来的,他极其沉痛地说:“良,大哥去世了。”噩耗突降,天崩地裂,我肝肠寸断,泪如泉涌,陷入无比悲痛之中。随即我将这一不幸  相似文献   

4.
坚定与进取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一直在张泽荣:老师领导下工作。他年长我若干岁,又有很多我望尘莫及之处,所以我视他为师长。完全出人意料的  相似文献   

5.
张老师因病逝世快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随时浮现在面前。张老师那特有的激情洋溢的发言,那始终贯穿他学术生涯的执着探索和坚守,那种在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懈追求和率真,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4日,天亦泣,地亦泣,泽荣永远地离开我们与世长辞了,我失去了最好的同窗挚友、失去了最尊敬的兄长和老师。泽荣的一生是不懈探索、钻研进取的一生,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逝世,也是中国经济界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是1988年来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张泽荣先生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工作方式,我接触张先生的机会并不多。尽管这样,我几乎是一到社科院工作就认识了张先生,井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主要归因于张先生那带有较重乡音(陕西关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父亲大人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有着传统意义上的生育、养育之恩,在我的人生旅途上,他更是我最重要的朋友、老师,像一盏明灯、一位舵手,指弓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失意、遭受挫折时,给我鼓励,让我很快能够恢复到自信、积极的状态;在我取得成绩时,又给予我肯定,激励我更上一层楼。父亲总是让  相似文献   

9.
10.
2003年3月4日18时23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床前,我以万分悲痛的心情与走完生命最后一刻的张泽荣教授告别。从这一刻起,张老师的音容笑貌和他弥留之际的情景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1.
张泽荣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4日.是我的夫君张泽荣逝世三周年祭日。这一天,我的亲威、家人来到久别的墓前.献上素雅的花篮.花束.三杯美酒寄哀思.千言万语倾不尽对亲人的思念。这三年里.在我的脑海里,泽荣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和我在一起,他离我而去那一刻的形象.他那急促的呼吸.那充满泪花和期盼的双眼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忆到此刻.我泪如皂涌。  相似文献   

13.
来生的企盼     
岁月飞逝.一天又一天如落叶飘零.一片又一片思念如月光下清风里摇曳的树影虽然依稀、宽驳.但又清晰可见光阴过滤了残渣.将回忆沉淀怀念.在过去的时光里流连风吹雨飘落.  相似文献   

14.
泽荣走得太早了。若论身体,看不出他有什么大病;若论年纪,他去世时才六十岁。他可以再干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但他还是走了,走得实在太早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四川省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本刊创妇人、原总编辑张泽荣教授虽然离我们而去已经三周年了,但是他的品质他的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却永远留在我们心灵中,本期特以专栏纪念张泽荣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四川省经济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张泽荣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商经济研究所和四川省经济学会共同组织的“张泽荣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于三月六日下午在成都召开。学界、政界、金融界、新闻界、企业界及张泽荣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张泽荣离我们而去两年有余了.在逐字逐句披读他遗留下来的稿时.他的音容笑貌、所持所见如同隔日,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19.
吸引大师们的是什么?显然。诺奖得主们不会像跨国公司的CEO那样,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和诱人的投资机会。他们看重的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这样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4,(1):44-44
日前,在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表即席演讲,他提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经济学家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