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儿时,母亲总对裁缝千叮万嘱:“孩子的衣服要做大点”。孩子长得快,衣服做大点,才能一次投入,长期使用。在如今“一次性消费”与日俱增情形下,忆及母亲当年观点,仍感意味深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各种生产要素西流。面对迎面而来的外部支持,面对频频洽谈的合作业务,面对鱼目混珠的外来项目,西部决策者们不免难决其断。这时,是头脑发热胡乱上项,还是冷静分析择善而从;是看重眼前利益,还是注重发展后劲?“孩子的衣服要做大点”,自然成了决断时参考的理念。倘若重走泥沙俱下、一轰而上的老路,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锦绣山…  相似文献   

2.
完美     
《英才》2007,(6)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  相似文献   

3.
父亲因病去世时,母亲刚刚38岁.当时,家里上有70多岁的瞎眼祖母,下有我们姐弟5人,大姐只有1 6岁,而最小的弟弟仅3岁.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一下子撒手西去,全家陷入了沉重的悲痛中,一家大小整天以泪洗面.善良的邻居不由地叹息:"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怎么活下去哟!"那时,摆在母亲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改嫁,要么招一个上门郎.很明显,改嫁是母亲摆脱困境的捷径,但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呢?如果招一个上门郎,就得承担全家七口人生活的重担,并且要善待老人、孩子,这样的人上哪儿去找呢?母亲谢绝了亲戚、邻居的种种好意,把悲伤深埋在心底,带着全家老小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  相似文献   

5.
苏丹 《经营者》2010,(11):66-67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被看成是爱的“产品”,经过辛苦的十月怀胎后,一朝分娩,那么在孩子脱离母体的时候,母亲就需要和孩子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孩子刚出生的两三个月对建立这种母子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建立起来的联系可能在未来数年中都会影响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通常,这种能够建立母子联系的能力会被归结为一种母性的本能。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往往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精美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压在箱底,舍不得戴。母…  相似文献   

7.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叶真正地理解、懂得母亲是在自己也做了母亲之后。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这个虽是吃着商品粮而实实在在生活在乡里的孩子经常被村里的大人戏弄为“黑人黑户”。由于父母以感情作为纽带的婚姻基础,母亲的命运也在感情的颠簸中摇荡不定,...  相似文献   

9.
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协议”履行后,儿子、儿媳下地料理农活,两位老人分别在家干家务、看孩子,有时老两口见上一面,匆匆忙忙拉呱几句就离开。2004年年底,谭老汉的老伴因病去世,丧事由儿子操办。妻子的离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审计》2002,(1):20-22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身染疾患依旧冲锋陷阵;幼子病重却毅然奔外地;母亲晕倒,爱人手术……在每一次需要你的时候“你为什么总是出差啊?”面对孩子,你总是含泪回答:“因为我的工作是审计。”  相似文献   

11.
休闲时光     
一位香港母亲送两个孩子到英国上学。孩子要被送走隔离10天,她很难过。但她说:“我的孩子为此很烦恼,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这对学校好,对学校其他学生好。” 而把“非典”传染给英国第6例患者的那位香港商人,3月30日从香港飞到慕尼黑,再从慕尼黑飞到巴塞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亲提了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么把握爱情呢?”“傻孩子,爱情怎么能把握呢?”母亲诧异道。“那爱情为什么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问。母亲听了女孩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慢慢蹲下,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孩面前。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流失,没有洒落,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滑落。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经所剩无几。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其实,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情无须刻意…  相似文献   

13.
苏玉萍 《乡镇论坛》2008,(11):37-38
“诈骗案”里的真情 宋素娟是河北省沙河市留村乡后大流小学的老师,一天,她母亲突然急急忙忙地问她手头有没有2000元钱,说是二十多年前认识的一个熟人家的孩子丢了,找孩子要借钱。  相似文献   

14.
<正>投币、启动、摇杆、落爪……一个不足6岁的小男孩一套完美的夹娃娃动作行云流水,他在同一台娃娃机前操作了3次,男孩终于夹到了心仪的宇航员玩偶,男孩的母亲林女士拿着装有游戏币的小筐,一边整理着小推车中其他的几个玩偶,一边开心地说,“每一台机器上都有星级,一颗星最容易,三颗星表示最难。孩子太小,我们带着他玩最容易的,比起以前完全靠运气好多了,孩子也更好哄一些,孩子高兴一家都高兴”。  相似文献   

15.
成在极致     
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母亲是普通的农家妇女。父亲是村里的“土秀才”,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16.
段奇清 《乡镇论坛》2011,(30):14-14
1994年.朱桂栀与丈夫从农村辗转到了北京。丈夫开出租车,她摆摊修鞋.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不久,丈夫出了事,她要带着儿子回老家。这时,善良的房东摸着孩子的头.低声地叹息道:“这么聪明的孩子.要是能留在北京读书,前途不可限量……”朱桂栀听了,决定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带着儿子留在北京。  相似文献   

17.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信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55期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味道鲜美有位歌星打算送给他母亲一件生日礼物,并且一定要超过他的兄弟和其他任何人的礼物。他得知有只神妙的鸟能唱出十多首歌后,便立即以高价买下,然后托人带给他母亲。母亲生日的第二天,他便给家里打电话:“您觉得鸟儿怎么样,妈妈?”母亲答道:“味道确实很鲜美,孩子。”认不出来老张是游泳教练,训练中习惯指手划脚大喊大叫。一个休息日,他在市里的广场中见到了他指导的一位女游泳队员和她的男朋友挽着手走过来,并点头向他微笑致意。还没等女队员向他打招呼,便隔着老远指着大喊道:“哎呀!小丽,你穿上衣服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女队员脸红,…  相似文献   

19.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  相似文献   

20.
忽然一笑     
王建新 《审计月刊》2006,(3):F0003-F0003
母亲与银行一位喜剧演员向人说起幼年时每次向母亲要钱,母亲总是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银行?”其实,这位演员是说:“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本来就是银行。要是真的自己去银行向人家要钱,出纳准会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你妈?”宁可左边女:“你能花五千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什么?我左耳有点背。”女(向他的右耳):“你能花一万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你还是到我左耳边来说吧.”清醒的头脑“我能不能请求您,经理,”年轻人腼腆地对自己的上司说,“能研究一下给我增加工资的问题吗?我不久前结婚了……”“非常抱歉,我的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