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内绿地面积迅速减少,绿地所具有的拦截、渗透和存储降雨径流的滞蓄功能逐渐被削弱。城市内部绿地的滞蓄能力大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了绿地的滞蓄能力,并根据相关标准中50年一遇的降雨量评估了沈阳市绿地的滞蓄效能,得出绿地滞蓄能力对滞蓄效能有显著影响。然后分析了不同绿地滞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剩余的滞蓄潜力。最终结合沈阳市绿地滞蓄潜力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机地表覆盖物具有滞留雨水、降低地表径流的作用。为优选适用于城市雨水管理的有机地表覆盖物,选择16种景观环境常用有机地表覆盖物材料,对其材料密度、质量吸水倍率、质量吸水速率、体积吸水倍率、体积吸水速率和饱和时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质量吸水倍率:锯末和花生壳表现最好,蚯蚓粪表现最差;2)质量吸水速率:各材料0~10min内的质量吸水速率均为最高,而后下降较快,第10min时,16种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占比平均为75.60%,最低的核桃壳为51.22%,最高的复叶槭粉碎物达89.42%;3)体积吸水倍率:锯末、蚯蚓粪、花生壳和柳树皮的体积吸水倍率表现较好,松针和打磨松树皮(3~5cm)表现较差;4)体积吸水速率:各材料0~10min内的体积吸水速率规律与质量吸水速率一致,打磨松树皮(3~5cm)、松针和核桃壳的体积吸水速率较小,最高的锯末是打磨松树皮(3~5cm)的8.83倍;5)饱和时长:花生壳用时最短,25min就达到饱和状态,松塔壳用时最长,为60min。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地面及屋顶绿化所需有机地表覆盖物的优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座城市的绿色地表景观不仅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文化,还可以看作城市品格的重要方面,她在彰显城市品格方面独具匠心.但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绿色地表以及在其上的植物景观在阐释城市特征方面表现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本文从城市绿色地表特点、绿色地表与城市环境定位以及其对城市生态品格的体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座城市的绿色地表景观不仅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文化,还可以看作城市品格的重要方面,她在彰显城市品格方面独具匠心。但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绿色地表以及在其上的植物景观在阐释城市特征方面表现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本文从城市绿色地表特点、绿色地表与城市环境定位以及其对域市生态品格的体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的莫兰指数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的SDM模型,讨论了中国城市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跨区域空间效应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城市消费的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人均消费较高的“热点”城市较少,邻近城市的收入、客运交通等因素对本地城市消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城市空间消费市场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区隔效应而非集聚效应,我国区域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与城市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现代财经》2001,21(10):12-16
文章论证了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与城市财政收入和支出体系的关系,分析了若干限制城市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获取城市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的规模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逢干 《经济地理》1991,11(4):85-90
  相似文献   

10.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 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 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 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 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 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 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 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 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通过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此外还发现,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更明显,且多中心空间结构在经济韧性处于较低状态时对增强地区经济韧性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从空间视角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的自身特征和周围环境的景观格局可影响 其冷岛效应。以上海市中心城区68个面积大于1hm2 的绿地为 研究对象,探讨绿地内外部的环境景观格局配置对其冷岛效应 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为增强一定面积绿地的冷岛效应, 可通过提高绿地边界形态的复杂度、提高绿地内外部环境中水 体斑块的面积、降低不透水面斑块面积或分散布置绿地内外部 环境中的不透水面景观等措施来实现。探究了环境景观格局要 素对绿地冷岛效应的影响,弥补当前相关研究的空缺,这对提 升有限土地空间内的绿地冷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 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 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 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 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 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 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 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 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 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 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 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 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 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 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 中心”导向脱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处于“以土地推绿地” 的“挂钩”增长态势;2)从整体联动视角看,约1/3城市的公 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整体统筹建设不协调,公园绿地发展 面临“过度依赖建设用地”困境,亟须转变成“因人口制绿, 以存量建设用地为基”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愈发严重的热岛效应,如 何针对面积有限的绿地进行空间配置特征优化,使其降温效率 最大化,亟待深入探究。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长 春市城市绿色空间分布格局,引入景观参数研究其分布情况; 利用劈窗算法获取地表温度,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率及其 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5≤S<1hm2 的绿地,增加植被 覆盖率能够显著提升其降温效率;1≤S<5hm2 的绿地,增加 绿地面积或植被覆盖率能够提升其降温效率;5≤S<10hm2 的绿地,紧凑、点状的绿地的降温效率优于线状绿地; S≥10hm2 的绿地,其降温效果不再随面积增大而提升。2)城 市绿地面积越大,降温范围越大,但是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 通常绿地的降温范围为150~400m。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城市 绿地布局、形状、大小等配置特征的优化,使其降温效率最大 化,以达到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POI数据的上海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绿地空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主要是指涵盖城市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学校、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设施的位置与属性信息。基于POI数据,通过数据重分类与赋值,将上海城市空间分为绿色基础设施辐射区、道路与交通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六大类,分别研究现有不同分类下城市功能辐射程度与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从横向6类空间之间与纵向绿地建设深度2个角度评价上海绿地空间结构。并基于用地现状图对功能区识别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用地识别与绿地评价图准确度较高、分类更为细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 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 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VEST-MCR复合模型的 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 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 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 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 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 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 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 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城市绿地资源日益丰富,绿地建设由单纯 的规模扩张转向扩容提质并举的新时期,城市绿地发展开始向 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在全面分 析了当前我国现行绿地管理中城市绿线划定、行业指标管理、 绿地系统规划、遥感调查与测评几种常用方式方法的现状、问 题及彼此的耦合关系之后,进一步提出我国城市绿地管控需首 要解决城市绿地资源价值化评估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城 市绿地管控需结合大数据向精细化和智慧化发展,行业指标体 系需进一步从空间和指标内涵上进行扩充等具体建议,为切实 提升我国城市绿地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