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对的孔子儒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以及园林特殊形态书院的初步认识,文章从中国古代书院的环境营造和文化意象以及所传达的"场所精神"对比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遗失,反思当代大学校园规划.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式古典园林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两枝奇葩。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园林艺术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美学思想、绘画及建筑艺术影响下,两者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中国园林文化的研究多局限于园林内部,常常从一些纯建筑的景观角度去观察园林,没有能够跳出园林看园林,将园林与所在的城市的文化之间联系起来研究。以成都古典园林为例,分析了道教文化对园林文化的影响,从宗教哲学思想在城市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城市宗教文化对于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园林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作用。同时,园林文化中的多个因素也都能清晰地反映所处城市的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徐亮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64-165,167
以实证调查为基点,对扬州市古典园林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制定古典园林旅游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古典园林旅游管理新体制、加大古典园林旅游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打造古典园林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深入开展古典园林旅游文化研究等方面就扬州市古典园林旅游可持续发展予以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金沙 《城市建设》2010,(5):38-38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和对现代景观的理解,分析影响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从而指明了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和对现代景观的理解,分析影响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从而指明了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的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8.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观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现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吕菽菲  张捷 《经济地理》1999,19(5):85-90
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居民游憩场所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地位逐渐丧失,普遍呈现出游客不断减少的态势。本文探讨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概念、直接表现形式及原因,指出导致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游憩动机发生了改变。论文着重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提升和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取向以及人们对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意境等的忽视和陌生三个方面解释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本文还剖析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和旅游地( 旅游产品) 生命理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 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 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 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 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 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 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 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 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 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 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与“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而“走出去”战略本身又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出发”相关,其中既有经济上的投资与合作,又有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而园林本身作为“文化综合体”天然地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中国园林“走出去”已经引起新时期中国园林人的重视。实际上,日本园林的海外修建与传播史远较我国久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口碑。这些实绩与其将园林输出有机寓于国家文化战略之中的认识,与其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历史性经验等有关。通过文献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将这些方面的“他山之石”内容加以研究、提炼,指出日本园林“走出去”的成功除特定历史因素之外,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均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17—18世纪的“中国风”促进了中国园林形象在欧洲的传播,并见证了中西园林的跨文化交流。互为“异域”的中西文化与历史语境的影响,造成了欧洲人观看中国园林时差异的目光。通过还原此时商业与宗教传播路径中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变革背景下,中国园林形象呈现与再现的特点,辨析其背后的主客观动机,分析欧洲视野下中国园林形象衍变历程,从而揭示中英自然式园林的“貌合神离”之下蕴含的中西方在自然观念与审美上的本质差异,以及误读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适合中国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修复的理论 与方法,基于相关国际公约前期研究基础,结合颐和园写秋轩 案例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分析,针对其植物景观空间视域和文化 意境两方面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原依据、保护策略与 思路,同时指出了历史园林中植物景观与建筑保护修复的差异 等问题;最后,总结并探讨了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适应时 代与自身发展的园林遗产保护思想,以期为我国其他历史园林 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江南园林的探究,而对皇家园林声景的分析则相对较少。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之典范,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值得人们探讨与研究。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避暑山庄声景的营造,发现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并根据其声景现状,提出保护与修复建议,以为避暑山庄声景修缮与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