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成品油市场的开放,跨国石油石化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成品油市场,国内成品油市场上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一枝独秀”的格局将演变成国内成品油零售企业与跨国石油巨头百舸争舟的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成品油产销关系浅析杨小波一、国有石油企业产销关系的现状随着成品油生产经营由计划分配逐步走向市场调节,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过渡期间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财政分灶吃饭、利益分割的情况下,目前,石油产销关系还存在某种不协调。国家关于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对预算外企业发展的思考廖雪科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广西自治区石油销售系统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兴办了一批预算外企业,积极探索“一企多制”的经营发展道路。随着成品油流通体制的改革,石油销售系统的经营和管理发生重大变化,也必将对石油销售系统预算外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性质、地位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治国方略,提出了基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模型,即成品油销售社会责任=企业核心责任+企业内部责任+企业外部责任。通过分类论证,进而把保障社会成品油的长期安全稳定供应作为核心责任,以确保社会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把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企业内部员工利益的实现作为内部责任,以确保内部和谐发展;把对与企业相关的成品油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作为外部责任,以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和谐发展。分类探讨现阶段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为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剖析现有省级石油销售企业传统营销体制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省级石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办法。即以产品为主线,突出主导产品的垂直专业管理,通过重新设置省公司原有职能部门,实现管理层与经营层的分离;通过对地市公司进行区域性整合以及设立专业化的成品油物流配送中心等措施,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产销连接市场化、管理决策信息化,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石油销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北美区营销炼油事业部通过制定新的“客户聚焦战略”,严密设计战略地图,导入平衡计分卡,确定了投资资本回报率、净现金流、净利润率、吨油成本等26项指标;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公司组织架构向“市场和客户为中心”调整,在充分授权、员工有效沟通、经销商双赢管理等方面获得巨大突破,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正全面转向供过于求,如何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保持和提升国有石油销售企业的竞争能力,已成为销售业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美孚石油公司的平衡计分卡实践对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化改革继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廖雪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石油成品油销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经营的格局。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国有石油销售企业主渠道的作用,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一、深化对主渠道地位和...  相似文献   

8.
石油销售企业览胜北京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石油成品油的大型国有企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该公司的实力在不断壮大。目前,公司拥有大型油库16座,铁路专用线10条,地下输油管道75公里,遍布北京地区的经营网点300余个...  相似文献   

9.
适应改革需要搞好油品销售陶振兴1994年是国家对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的一年,也是石油销售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一年,浙江省石油总公司在贯彻这项重大改革举措当中,由于采取的措施及时,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销售成品油180多万吨,完成销...  相似文献   

10.
发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多种经营企业新疆石油总公司努尔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油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几年来,石油销售系统各级石油公司的市场空间明显缩小,过去那种拓大市场、搞大流通、创大效益的经营方式已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石油的需求。这样一来石油在我国的能源中地位也越发的高,而在石油企业的运转中,成品油的销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以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成品油在销售的时候都会受到很多不同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在我国的石油公司中,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在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只有更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成品油进行更好的销售,并且帮助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这一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够成熟,本文主要针对成品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思路及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成品油销售、润滑油、石油沥青和燃气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陈笃生 《中国石化》1996,(12):45-46
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陈笃生俗话说,水火无情。石油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在其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火灾,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高标准、严要求。据对我国104例石...  相似文献   

14.
梁保 《中国石化》1996,(7):21-22
发挥优势转变观念巩固“主渠道”地位梁保自80年代末以后,随着回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向来由国有石油公司独家“专营”的石油成品油市场,“群雄”四起,进入了成品油经营的“战国”时代。相当一部分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存,缺乏竞争意识与竞争力的国有石油企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后,国有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石油“大鳄”、国内“中央集团军”和民企“地方军”的“三大挑战“,接受来自政府有关管部门日趋严格的市场监管。作为基层石油公司,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复杂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和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而要增强“两个持续”能力,就必须贯彻落实五大观念竞争与合作观念、整体观念、服务观念、细节观念和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仲成 《中国石化》1999,(12):27-28
随着石化集团“三个一体化”经营体制的逐步形成,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更趋经济、合理,流通渠道更趋顺畅,石油销售企业的经营着力点将真正转到销售上来,成为石化集团大军的重要一翼。这是石化集团发挥体制优势,追求规模效益,直面21世纪国际化竞争的必由之路。那么,适应这种转变,石油销售企业该如何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盈利空间呢?批发:既抱“西瓜”又捡“芝麻”批发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是石油公司的主营业务,近几年,随着成品油市场的放开和竞争的加剧,批发利润渐趋衰微。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批发业务是否就已做得全面通透,无隙可入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加态势,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油品质量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核心利益,也关乎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品油销售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地位相对特殊,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本文以典型国有大型成品油销售企业为例,从油品采购、仓储、配送和零售四个物流环节入手,重点对各环节可能存在油品质量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销售企业提升油品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颁布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是对我国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及成品油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方案》实施将改变原有的石油、石化行业的利益分配结构,促进全国统一的成品油流通体制的建立,是石油、石化企业向市场化迈进的标志。对于目前上市的20家石油、石化公司而言,《方案》的实施使成品油经营类公司获益匪浅,石油炼制类公司形势好转,但在国际油价走低的形势下,石油开采类公司效益普遍下降。《方案》实施虽可间接降低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受国际石化市场供求形势影响,石油化工类上市公司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9.
姜兰 《中国石化》2012,(10):35-36
目前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经营成品油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自有加油站自主经营,直销客户、批发客户分销的经营模式。成品油损耗过高在一些企业仍然较为突出,降低油品损耗是企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油流通企业开展对外合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中国石化》2002,(3):26-27
近期,中国石化与EXXON、bp、SHELL等世界知名跨国石油公司开展石油销售领域的合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石油流通领域政策的松动,国有石油销售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开展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把握机遇,适时开展对外合作,对于迅速提升国有石油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品牌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