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济学理论范式是经济学家们惯常使用的分析工具或广泛接受的经济思想.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资产阶级经济学,这些理论范式都把经济系统看做是一个不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孤立系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环境资源能够无限供给,经济增长具有无限性.这种范式忽略了生态环境系统对经济增长的生物物理限制,导致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虽然发达国家实现了"污染"向"治理"的转变,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生活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巨大.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制度、技术的原因,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物质消耗都很高,同样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从“纯经济学范式”到“复合经济学范式”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增长所表现的潜在成长性,中国改革模式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和研究。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按照自身的逻辑走了一条超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能解释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由此在学术界引发关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讨论。中国改革模式超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解释范围。中国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把西方经济学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常量舍去的历史、政治与文化一一进行还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立足于中国已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指导。该文在分析环境问题经济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回顾,探讨协调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忽略了自然资本要素,无法给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并存的现实矛盾,从而削弱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在批判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自然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改变传统投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投资.绿色投资是当代经济中一种正在兴起的重要投资模式.这样一种投资模式,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建立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对绿色投资的有关理论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和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预示着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出现。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一些新的经济现象,但马克思主义却在150多年前给出了理论范式,经济学范式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文提出了经济学范式革命在方法论上的一种模式和假说 ,认为经济学范式革命是在哲学本体论的启蒙、引导下 ,经济学家认识到旧范式的不足和局限 ,选择出新的有意义的战略方向和课题 ;从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意义标准出发 ,选择、建构出与自己的战略方向相关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经验事实和理论问题 ;选择和创建出与自己所研究经济事实和经济过程相一致的、相和谐的数学工具 ,作为认知结构和创新手段 ;觉识、构想、设定一个在逻辑上自洽的、在经验上具有丰富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的范式 (研究纲领 )的“硬核”(基本假设 ) ,从而引起经济学范式革命和转换。对新的基本假设的反驳、批评和检验 ,推进着新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世界观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用非线性思维去分析问题,是西部大开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去寻求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战后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深刻反省,在发展理念上发生了一些巨大变化,其中最为主要的变化,就是彻底抛弃了“发展=经济增长”这种既浪费资源,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而逐渐确立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TOD模式.TOD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其基本内涵是在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时候,而不去做危及后代生存的事情,其特征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TOD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范式,在探讨TOD发展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经验与教训,并归纳出相关启示,为我国政府承担起城市治理重任,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等问题,提供智力支撑与理论依据,以实现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和制度问题是经济学中两大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它们在新古典经济学内部都经历了从消失到复兴的过程。从方法论角度这并非偶然,不过在新古典经济学内部成长起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范式和交易成本范式,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加深我们对经济增长和制度问题的认识,这并非不存在疑问。因为,它们最为核心的理论论断都是从与新古典理论相容的命题出发进行逻辑推演得到的,有关论断虽然具有逻辑上的真理性,但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这样的鸿沟是不可能借助于新古典理论的工具箱来填补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7,(6):198-203
<正>现代经济学呈现的主流方向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越来越重视情景依赖问题。特殊现象与特定环境条件,有可能拓展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学习、消化、吸收西方经济理论的同时,已步入化蛹成蝶的蜕变阶段,一个能够既坚持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又可以解释中国经验的经济学流派,呼之欲出。中国特殊性所表达的对象特殊性,极有可能构成中国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理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均衡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增长研究中形成了均衡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增长理论两种范式,前者包括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后者是由演化经济学做出的。两种范式有着共同点,但也在哲学基础、基本假定、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政策制定应从两种范式的比较和借鉴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3R为原则,实现资源再循环。从2003年开始,吴季松以3R为基础提出了新的5R原则。这两种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学体系并未建立。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切入点研究循环经济学,但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他们没有触及到循环经济学的本质。循环经济学对学术界来讲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学者谭根林经过8年的研究,从一个新的逻辑起点、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构建了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循…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理论与"三同时"法律制度的融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成了当今社会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也是人类在 2 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已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人口众多 ,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因此 ,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 ,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已被公认为是可以使人口、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循环经济理论与环境管理的“三同时”法律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期在理论上作一个新的尝试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洋 《当代经济》2010,(4):152-153
规制研究既要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又要评价现实政策实施效果。实验经济学为规制政策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经济实验作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中间层次,可以通过实验控制较好的模拟经济主体行为变量及环境,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本文分析了规制理论的范式演进,说明规制经济学实验研究范式的方法与特点并对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实验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