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陆贽是唐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财政思想.他主张限制土地兼并,实行薄税敛政策,采取量入制出的征税原则,减轻租税,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主张加强费用管理,以节约费用;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灾害的预防,赈恤百姓.  相似文献   

2.
西汉王朝奉行“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状况的改变,农业政策的导向也在做着不断调整。西汉初年,针对流民众多、农业劳动力匮乏的状况,主要采取罢兵革、复田宅、赐爵授田、与民休息等措施保障足够数量的劳动力以恢复农业生产;中期,在连年用兵、国库亏空严重的窘况下,通过更新铁制农具、提高耕作技术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率,维持农业的发展;晚期,土地兼并集中的矛盾日益尖锐,政策上以缓和土地兼并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沿着区Ⅱ均衡—区Ⅱ非均衡—区Ⅱ统筹协调路径不断演进。研究表明,我国区Ⅱ经济政策效应是显著的,它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加速了我国区Ⅱ经济形成和发展,使区Ⅱ经济利益意识得到认同和强化,也使城市群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Ⅱ经济最主要的载体。但结果也显示,平衡和缩小区Ⅱ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政策目标没能完全实现,由此认为坚持和发展市场导向区Ⅱ经济政策工具,建立健全城市群区Ⅱ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区Ⅱ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政策将成为我国未来区Ⅱ经济政策调整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激励政策为特征的吸引外资政策,使中国成为吸收FD I的最大国家之一,但是区域间发展却极度不平衡。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外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指出东部和中西部在引资政策上应该有所区别,并强调在政府引导下加强区域间合作。  相似文献   

5.
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沿着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统筹协调路径不断演进.研究表明,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效应是显著的, 它的制定实施和调整加速了我国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 使区域经济利益意识得到认同和强化, 也使城市群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最主要的载体.但结果也显示, 平衡和缩小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政策目标没能完全实现, 由此认为坚持和发展市场导向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建立健全城市群区域经济政策, 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政策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政策调整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现行产权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入手,对不同土地产权管理模式的制度安排进行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通过求得纳什均衡解寻求达到制度均衡的途径,并结合我国土地市场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牢牢掌握城市土地供应的主动权,一切用地经由政府统一供应。地方政府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统一供应土地。土地统一供应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了政府土地资产收益,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虽然土地统一供应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的楼市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地方财政安全,引致了地方财政危机。针对土地供应过程中不健全的机制,本文提出要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土地供应量,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业土地保护政策的差异,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推动工业化,形成土地财政,保护农业土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就此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政府十几年宏观政策调控,使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一个相对比较健全的房地产市场体系。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靠速成的办法不可能解决具有中国特色房地产市场的一切问题。只有立足中国特色房地产市场,才能制定一系列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才能发挥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主导型的政策创新中,政府一方面会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政策创新行动,另一方面又往往维持某种无效率的政策安排或不采取行动实现政策均衡状态,这种持久的冲突恰恰反映了政策创新的困境。针对公共政策创新中的困境,必须从观念、理论、文化、体制、机制以及能力上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公共政策创新进程,以求得公共政策与环境之间的新均衡。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后唐政府相对议价能力的削弱是两税法产生的关键因素,交易费用的降低则是两税法发展的前提,而低贴现率则保证了两税法的先进性。但是,唐政府相对议价能力的制约作用,又是两税法迟来和低效的重要因素,交易费用的降低则最终将负担转嫁于民众,产生了种种弊端;低贴现率在战争的影响下也最终难以实现,唐代的两税法并不能挽救其走向衰落的命运。显然,相对议价能力、交易费用和贴现率对唐代岁入政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既促进了两税法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也是造成两税法执行力度有限、弊端和低效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中国的土地开发面积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不仅超过了前代,而且其后的元明两代也没有超过这一数字。北宋政府推行的以增殖人口为最终目的的人口政策、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以及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是促成这一时期土地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代法律对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唐律经济立法谨严,突出保护政府的财政和经济利益,强调国家干预,严格追究官员的法律责任。发掘和研究唐律的有关经济欺诈的条款,对制止今日经济欺诈行为,应对经济生活中严重的诚信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在文体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历史中的土地流转与兼并景象进行了粗略勾勒,概述了学术界对有关现象的学术争议并给出了个人观点。作者认为,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地农地制度改革实践的启示意义集中在三个方面:土地流转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贯穿其间的有关效率与公平的争议则会在不同水平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组合可能,在中国国情下,国家一直对农地制度的塑形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在未来的农地制度塑形过程中,应赋予并保障农民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北齐北周租调征收,在沿袭北魏均田制基础上,各自具有一定的朝代特色。北齐注重户等差别,而北周重视丰荒调剂。北齐、北周俸禄各以食干制和食邑制为特色。北齐、北周均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弥补财政亏空,结果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企业兼并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角度分析论述了企业兼并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企业兼并前沿研究问题,指出,企业兼并只有在行业中大部分的企业参与时才会有利可图,在企业兼并成垄断被排除的情况下,若兼并的企业在其内部实施两阶段错开竞争,并且兼并企业与未参与兼并的企业之间行竞争时,则一次先置兼并的行为会使未参与兼并的企业受损,而对于成为兼并企业领头部门虽然会有利可图,但是对于兼并后的整个企业则显得无利可图。并且这种兼并将不会引发进行作为局外人企业的系列兼并行为。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作用。政府的作为应该是在农村公共领域,运用资金投入和政策法规支持农业建设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现代发展理念和培养新型农民等等。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维护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权益,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唐宋时期我国的储粮情况一致,晚唐宋初时期敦煌地区的粮食储存亦存在地上与地下两种方式,地面储藏使用的是建筑在地面上的仓库,而地下储藏则采用窖仓的形式。同时,无论是在粮食的地上还是地下储藏中,用柽柳编织而成的“圈”均是一种常用的器物。  相似文献   

20.
明代刊刻唐诗选本的风气很盛,重要的唐诗选本的选诗宗旨及规模架构又刺激了明代诗论的发展。而要论及唐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杨士弘的《唐音》。《唐音》是一部及其有特色的选本,后人高儒之、高楝、李东阳等都给予其高度的评价。在探讨《唐音》的编选目的、体例后,我们可发现它对于“专取乎盛唐”标准的坚守及“格调”与“世变”相结合的双重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