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武立 《经济师》2003,(12):183-184
会计行业诚信应包括会计诚信和审计诚信 ,会计失信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负责人 ,而审计失信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文章对发生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诚信的重要内涵,加强诚信建设,是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诚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范维红  赵同剪 《经济论坛》2005,(18):132-133
会计信息质量是供给质量与需求质量相互逼近的结果。主张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要求其提供高质量审计,就必须具有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当市场不需要高质量审计服务,或者更恰当地说当市场只需要一份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审计报告时,上市公司在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上,往往会远离质量高、信誉高的事务所。因为这类事务所严格遵守执业规范,不被其所利用,同时还有可能要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对于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则意味着其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审计上,这必然造成较高的审计成本。所以在需求主体根本不需要高质量审计报告,同时社会对失信行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提供低质量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比提供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总是能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目前审计市场众多的舞弊现象。总之,审计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是产生独立审计诚信收益的根本动力。所以培育具有对高审计质量需求的主体是审计市场有效、信誉机制作用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全社会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同样面临诚信的重建问题。本文从改变注册会计师业的外部环境入手,探讨如何使注册会计师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走出,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个诚信的环境,使诚信执业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一、从经济上解除注册会计师的后顾之忧。注册会计师审计既然是一种有偿审计,就必须从经济上保证注册会计师劳有所获。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公众的“惟一委托人”,要确保审计质量,客观公正地对客户财务报表发表意见,诚实守信。另一方面,经济来源使得会计…  相似文献   

5.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媛 《经济经纬》2003,(3):102-104
审计独立性的丧失、市场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法律不完备、社会诚信缺失、不恰当地降低查账成本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根源。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水平的关键举措在于:加大宏观监管力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及实行客户轮换制,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法律,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信用制度和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6.
审计法规运行成本的最佳结点,就是出台法规投入与产出在特定时期的均衡点,即投入与产出相适应。从目前注册会计师法规运行的情况看,总体运行平稳有效,但在丰厚的经济利益诱惑下,有的注册会计师竟然越过职业道德底线,昧着良心出具虚假财务信息的审计报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也造成社会稀缺资源的浪费,还对社会诚信体系构成危害,无形中加大了审计法规运行的成本,严重毁损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形象。此种情况必须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高度关注,自觉地强化职业自律意识,本着降低审计法规运行成本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为树立良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而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7.
解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质量不高问题,重新塑造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和职业形象,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所应深思的一个问题。如同我们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一样,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特点谈起,既要提倡应从建立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制度角度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约束,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要加大职业诚信道德建设,双管齐下,促进注册会计师自觉提高审计质量,重新塑造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和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注册会计师的信用危机,人们普遍归咎于利益驱动和制度缺陷.会计作假的深层原因,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因素.会计信息加工和审计是基于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约束这一行为的主要道德因素是"诚信".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广泛的会计造假向世界敲响了会计诚信危机的警钟,并引发了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广泛关注。加强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遏制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呼声日盛。  相似文献   

10.
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诚信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率,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本认为,在理性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个体的诚信缺失是在既定偏好,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章过用预期效用理论在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对失信行为进行收益-成本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抑制失信行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学的话题,但是由于命题本身是社会基本的运行规范,研究视角度众多。文章从"经济人"的假说出发,利用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机制,提出利用经济学手段,通过增加失信行为发现的概率和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抑制失信行为的发生。文章认为用经济的手段是解决当前诚信缺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许玫 《经济论坛》2003,(24):86-87
注册会计师被公认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中国证券市场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判断,只能依据“看门人”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由于新旧体制的剧烈碰撞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危及证券市场的信用基础,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危机的现状分析(一)注册会计师诚信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1998年脱钩改制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独立、客观、公正”为立身之本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担当着政府监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无形的手的角色。当前我国证券…  相似文献   

13.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诚信的重要内涵,加强诫信建设,是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诫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注册会计师诫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丽君 《经济师》2003,(3):180-181
近几年来 ,随着会计市场的发展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出现了诚信危机。文章首先论述了诚信危机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产生的根源 ,接着阐述了重建诚信的意义 ,最后指出了解决诚信危机的主要途径。分析得出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全省注册会计师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方组织和会员单位,依法接受吉林省财政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指导.其宗旨是: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即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服务本会会员,监督会员执业质量、职业道德,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塑我国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原因,既有其受利益驱使而丧失独立性的内在原因,也有其它外在的、社会的因素。为此,在重塑我国注册会计师诚信问题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执业是以诚信为独立的会计审计业务,为了工作的质量与会计师的行业的健康发展,诚信成为立业之本。如果会计师失去了诚信,那么所做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我国政府审计部门出于对工作和社会的要求进行客观监督,在外聘请和委托会计师和审计、评估等行业的专家参与政府部门的会计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会计与审计工作的缺陷,使得整个工作中的诚信价值有待规范化,本文将在博弈论研究中探讨会计与审计的诚信价值,从而找到最为核心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诚信与否对注册会计师期望收益的影响入手,分别从公司治理、中小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博弈、我国现行法律对第三人的保护,以及管制部门的监管四方面,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关键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一种使注册会计师认为不诚信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且一旦被发现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机制,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诚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葵  罗雅陵 《经济师》2004,(6):188-188,190
文章在充分分析造成注册会计师诚信危机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应采取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注册会计师业务拆分、理顺审计三方面关系人的关系等措施 ,来重塑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诚信  相似文献   

20.
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博奕及其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奕论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审计博奕关系。论文在建立简单博奕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选择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成本、审计收益和审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数学分析,论文得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非公允审计报告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约束机制失效,而不是道德诚信问题或审计程序技术层面的原因这一结论,并在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