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按性质可分为功能中心(或称融资式中心)和名义中心(或称记账式中心)两类。绝大多数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东京的纽约,都属于融资式中心。这类国际金融中心凭借自身强在的经济实力和悠久的金融业发展史,吸引包括要地区在内的全球客户,为他们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并发展成为外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聚集地。记账式金融中心主要为跨国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注册和记账的便利,并无实质性金融业务操作,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等。这类金融中民凭借的是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吸引众多的金融投资扮至沓来。  相似文献   

3.
4.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上海如何成为APEC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与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特殊的渊源,因而上海必须尽快建成APEC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选择必须兼顾“常规”和“超常规”两方面的优势同时进行。因为尽管依托于经济发展开放基础上的金融中心发展是不能适应加快上海APEC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需要,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日等发达水平,只能一步一步地开放国内金融与经济;另一方面,尽管单纯的新加坡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也没有竞争优势,但它的发展能够迅速缩短上海与国际的差距,尽量增强上海…  相似文献   

6.
<正> 上海作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的具有先进科学技术与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要求上海按照当代国际标准来加速发展,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尤其是在金融、贸易方面,要加快形成国内进而成为国际的中心.以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为特色、具有财政和银行双重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而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8.
9.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考虑的是模式定位问题.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综合了金融中心及所属国家地区的宏观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模式定位和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特点相协调,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形成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瞿兵 《特区经济》2007,(12):50-51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业飞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上海的定位应以内需型国际金融中心和类似伦顿城的集中型模式较为适合。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和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强调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蒲小川 《开放导报》2007,(5):102-105
本文在分析资本市场深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国内国外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顺势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深化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还就上海如何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理论,在对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应实施的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这句活讲了近二十年,似乎已讲得烦了,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的对其实质内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呢?我个人认为,上海在以往的几年里有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如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全国第一批离岸金融试验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际债券市场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难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金融中心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国内金融中心;一旦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超越国界,就上升为第二层次,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如法兰克福、巴黎、香港等;如果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覆盖全球,也就一跃而上第三层次,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的自然结果;二是依靠国家对具备条件的中心经济城市的政策扶持。我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金融中心的建设属于国家战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上海金融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当今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本文将分析目前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英丽 《西部论丛》2006,(11):41-43
国际金融中心:动力何在 金融中心分类一般而言,金融中心是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高度集中的城市,它为超出本城市范围的包括多个城市在内的某个区域提供服务。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中心可以有多种划分。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逐步确立。为此,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加快实施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战略,建立和完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安全保障,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考察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入手,全面分析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全球制造中心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英国、美国、日本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过或正在扮演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也都扮演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全球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如果有这种联系,那么,下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哪儿?在全球经济中能否同样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呢?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虚拟研究中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虚拟研究中心 ,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散科技创新风险、突破有形的组织界限、实现管理增值效应。依法制定虚拟研究中心合同、搭建一个实施的平台、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虚拟研究中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转型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世界上伦敦、纽约、洛杉矶、东京、芝加哥等大城市,或实现转型、或正在转型;国内的一些城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海也正在实施由制造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型。上海实现向服务型城市转型,关键是要培育和完善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的核心是金融服务。本文在分析城市转型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着金融服务功能建设是上海城市转型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支撑金融服务功能的平台、金融服务功能建设的关键是市场的完善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以及上海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的突破口等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